单位最初的办公区全是瓦房,三排平房分成三个小院,院子差不多一样大小,房子差不多一样破旧,办公室门前都种着一排泡桐树。
领导们办公的前院里除了泡桐,还长着半院一垄、一丛丛的窄长叶子,带我到前院“认领导门儿”的办公室主任告诉我“这是一片金针花。我们自己栽的,夏天一开一层花,附近数这个院子漂亮。”我报到时已是深秋,看到的是正在枯萎的叶丛和垅丛间横七竖八躺着的枯枝。
第二年春天,当枯叶中长出新叶新芽时,住在乡下的老主任拿来一把锄头,还弄来些榨油剩下的渣饼,泡在缸里发酵浇花。我去前院时,常看到他在院子里侍弄那些花儿。那年的金针长得壮,花儿开得也繁茂,长长的花枝都高过丛叶,开花时真是同事说的那样“一开一层”。整个夏天,它们就那在那一片绿叶之上摇曳。因为听说那些花儿可以吃,我还曾经趁着花儿将来未开时摘了吃,后来才知它和干菜里的金针不是同一个品种,曾经有人吃过后中毒闹肚子,这是真事儿。
98年左右,单位有了电脑接上了网线,也正是那前后,听到周华健一首名叫“忘忧草”的歌。因为喜欢那首歌,连带着查了查忘忧草到底是什么植物,一查才知道那就是我们单位院子里种的金针花。“忘忧”之称,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而我想这更是指它开花时的情形吧,浮在绿叶丛之上的花儿每天都有,当天的花儿早晨开,晚上就凋谢了,第二天再看到的,已经不是昨天开着的那朵,正在绽放的花,每天都是新的一朵,花期里每天都能见到待放的花苞,看到新的绽放,哪里会让人感到忧愁?
知道它的本名叫萱草,也是差不多前后时间。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植物学专著和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载,文学作品中称之“母亲花,忘忧花。”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还有很多作品都有记载,可见这种看似平常的花儿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
办公室门前的那一片萱草花,2000年夏天内涝时,因为被漫顶的大水浸泡了几天,全部死去了。今天记下这些文字,是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之后,被电影主题曲《萱草花》所感动记下的文字。单曲循环播放N多遍之后,再听这首歌时,我已经可以做到不掉眼泪了。
家里好像还留有孩子小时候站在花丛里拍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