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去了很久,之前写过的心境,自己早已忘记。想一下老人是很难理解年轻人的,一个人连自己年轻时的心情都不记得了,又怎么轻易去理解另一个年轻人呢。
当时的志气和努力,也不算白费,如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是如果现在的我去指导过去的我,又会少走一些弯路吧。但是走过了,也便走过了,指导过去,除非发生在穿梭时空的小说里,过去的经验用在未来,还有多少用处呢。我的经验教训也未必能有利于我的孩子,想要帮助他,我想我应该不要脱离社会,思想和眼界往前走,走在他前面去。
旧账号不能正常用了,在这里开了账号,原来聊以抒怀的地方悄无声息成了历史。
2035年,60岁以上人口会达到三分之一,到时会是怎样的场景呢,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低,必须品是什么呢,也许是药品,保健品,康复用品,也许是情感陪护,保姆,护工。年轻人少了,可以预想今后机器替人是大势所趋。什么工作是不易被机器人替代的呢,有情感交流的,不能流程化的,比如服务行业的一些工作,协调/调度/综合处理复杂局面的,比如一些管理人员的工作。
不管怎样,至少有两点不能不做,第一保持锻炼,延缓身体的衰老。第二保持学习。至少为了两点:第一自己到60岁可能还需要工作,要有身体,有认知,有知识储备;第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对工作的厌倦,到底来自工作本身,还是家庭环境呢。自己也搞不清楚,只是想到所挂念的人,便心神不宁,一时悲伤,一时生气,简直快要悲愤交加。写出来,又觉得,没有这么严重,又或者,情况没有自己想的这么急迫,又或者,自己这样的急切在目前的处境下不能起到好作用。理智的看,按照目前的事态,应该因势利导,沉住气。
人怎么样就算独立了呢,不是18岁离开家上大学,不是工作了经济独立,不是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有的人,也许到死都没有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