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端午节,就想到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他写的鸭蛋那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让我记到现在。当时对高邮鸭蛋的向往,直接让我爱上了鸭蛋,如今吃咸鸭蛋都是想象成汪曾祺写的鸭蛋,吃得津津有味,至今还是没吃过高邮的鸭蛋。
谈回端午节,我记得小的时候端午节是不放假的,后来到了五六年级才放三天假,好像因为国家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了。对于我来说,放假是最开心的,当然再也不用一放学赶着祭祖吃鸡肉了。
以往家里过端午的习俗就是,农历五月初一,买甜粽子,麻弹,摘艾叶,用米酒和甜粽子祭祖,然后把艾草插在祭拜祖先的旁边,初一那天,整个村里都散发着浓浓的艾草香味,有点药草又有点浓浓的香薰味,有股舒服,闻着它的气味睡觉都觉得异常稳。家里一般在农历五月四日包粽子,五月五的上午用荔枝、鸡或鹅、粽子来祭祖,就这样仪式就结束了。整个流程最让小孩开心的就是结束后可以大吃特吃!
其实最让我开心的就是在准备的过程。农历五月初一之前,妈妈早早就去山上摘粽叶,晒干摆放在我的房间,因为我和弟弟住的房间是在二楼,直接和谷仓、农具一起,中间没有任何间隔,所以每到丰收季节,我这里就充满谷物的香气,稻谷、花生、花生油、豆子等等,当粽叶放在旁边时,晒干的太阳味道和着绿色的香气,很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三,妈妈就开始洗粽叶,辗绿豆。那时,家家户户都跑来我家前面磨绿豆,因为我家有个石磨,每当有人来我家门前磨花生、芝麻、绿豆,我就知道谁家要做糕点了。在节点,各家来磨谷物都是要排队的,那时很多人拿着竹蓝子等着,村里很多老人家和阿姨就会一起各种聊天,我就一边在听着他们聊,一边看着他们磨,木头和着绿豆由大大刷刷声,变成沉重的扁气声,就知道这家的磨好了。磨好的绿豆,要用篮子筛几遍,然后再用水泡一整夜。那天村子里绿豆和粽叶的气息特别浓郁,但不会赤鼻,心神有点安心的感觉。初三那天,妈妈泡好绿豆,就开始煮粽叶,把颜色由浅绿色变成墨绿色,再捞起来,用洗碗布把一片一片叶子里里外外抹几遍,抹了一遍,过了水再抹一遍,然后再泡水。
农历初四的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包粽子了,当我醒来时,就闻到浓浓的五香粉味道,去妈妈那里,就看到已经包了差不多了,五个角的粽子就像活脱脱的小人物一样陪在妈妈身边。我只看到褪去皮的绿豆成了黄色,猪肉全被五香粉压住,还沾着白芝麻。我也想尝试包的,每次都被妈妈赶出来了,怕我搞坏了,一锅的粽子都煮不熟了。
煮粽子是一个很有讲究的事情,要煮好久好久,还要讲究火候,那天妈妈基本上就守在旁边添柴看火,害怕粽子煮不均匀,还要等待时机搅和。我家一般用大铁锅来煮,偶尔也用大铝锅煮。我和弟弟就闻到一股特别香气就知道粽子熟了,就缠着妈妈要吃。妈妈就会受不了,挑了一条小小的给我们吃,如果小的熟了,再休息一会就可以了。初四晚上,家里一般不煮饭,只煮粥,我们会吃猪肉粥,基本上村里都是这样的。因为那天大家都在吃粽子,不吃饭了。我就和弟弟在天台边喝着粥,看着一片绿油油的田埂和包围着的山,闻着粽子的香气。
端午的晚上,妈妈就会把粽子挂到井里面,让井水的冷气冰冻粽子,粽子不至于那么快变馊。农村家里是没有冰箱的,大家都用这种方法,外人随时可以跑来你家井边拿你家粽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