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虽然说是压力颇大,上有父母在日复一日地走向衰老,下有孩子还在苦苦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自己也深切感受到身体不如从前清爽和灵活,但是并没有想到回到年轻的渴望。
年轻时固然有着旺盛的精力,强壮的身体,却是需要在中年后对比还会真正感受到这些,拥有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反而是物质的匮乏和精神上的迷茫如影随行,贯穿着年轻的整个过程。
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我将年幼的孩子送到兴趣去学习,自己在教室外的一个大厅里等待,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无意中在手机上翻开了一本书《明朝那些事》,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冥冥中上天伸过来的一枝救赎。
一眼入迷,我完全陷入了书里的世界,在几百年前,一个个帝王将相,一场场风云变迁里,旁观。
若干年后,其实大部分的情节都已经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书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写的是朱元璋,真的是天崩开局,一个放牛娃在乱世里一个接一个地失去亲人,失去平常平静平凡生活的可能,作者写道:失无可失,无可再失。这八个字像是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当一个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时,他也就不再害怕了,他不再害怕,也就无敌了。
结尾他写了徐霞客,他完全偏离了追求功名 的正途,转向了山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将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朋友们说:“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你游历天下,有何意义?”
徐霞客弹地而起,挥手道:“那一年,大雪封了黄山,我从绝壁凿坑攀援而上时,数次差点掉落山崖,但我登上黄山绝顶后,放眼四望,那景色才叫一个壮丽。我身心俱澄澈,觉得就是死九次也值了。”
“那一年,我追踪长江之源,三次断粮,差点死于江边岩滩。但我发现长江源头是金沙江后,心中之喜悦,就是给我状元也不换。” 你冷嘲也好,你热讽也罢,我一点都不在乎,我喜欢,我开心,这便足够。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在长长的文字的陪伴下,年轻的茫然和焦灼被渐渐抚平,将目光集中于自己的得失,集中于和他人的比较上,只会越来越走向狭隘和偏激,而漫漫岁月长河,世界的博大辽阔,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多少事情,人在其中被推动被裹挟,光明与黑暗同在,温情与冷漠共生,希望与失望一体两面。
我找到了自己的救赎,那就是阅读,阅读撑开了我的视野,让我不再局限于非常小的自我,而找到了更大的东西,那就是人类,有那么多不同的想法、观念、思考、行动、选择,又有多共同的需要、安全、爱、表达、分享。在阅读中,虽然看到的都是他人,却也犹如照镜子一般,映射出自我完全没有意识到的部分。
慢慢地接纳了自己,不再拧巴和纠结,不再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反复煎熬,内心一旦澄澈下来,就生出了一股可以面对一切的力量,不再逃避直面,有了接受的勇气。
慢慢理解了他人,不再简单地评判和下结论,他人的选择和行为,并不是仅仅出于思想和道德上的考量,而是同时携带着自己从出生和成长的全部经历,在不断调整着对世界的应对中,渐渐形成自己的方式,就算不理解也要尊重。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所说: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慢慢懂得了世界,不仅仅是用自身所看所闻所经历来打量和理解世界,更是通过阅读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书籍来理解,像是一个警察,在和大量相关者的询问和交谈中,真相会从深深的水底浮现。当然我只能说比年轻时的我,稍稍多懂了一些世界。
心境无限趋向于平静,欲望依旧在身体里浮沉,却已经能分清究竟是需要还是想要,究竟是期待还是执念,知道尽心尽力已经是所能选择中的最佳,对结果不再有过多的关注。
好的文字能营造一个世界,有时甚至分不清哪一个世界是真实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明明被真切地触摸和感受着,却好像有着数不清的黑洞根本无法看清楚;文字里的世界栩栩如生不说,还有一种奇异的清晰感,读者如同上帝在云端注视着。
希望有一天,我也有这样的能力,用文字造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我和想像混合,真实和虚幻融合,清醒和模糊交织,情景和意象统一,既充满了真实世界的元素,又有着超脱于其间的部分。
在世界之上,创造另外一个世界,就是自己的上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