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又一遍,是哪些书,让孩子如此着迷……
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今天,将我家小朋友爱读的书和大家分享,特别是那些读了一遍一遍又一遍的书。
Dr. Seuss’s Sleep Book 苏斯博士的睡前故事
这是小荷两岁前开始读的书,当然是我读她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指定必须读这本书。我买的是双语版的,但是她对英语部分比较排斥,一遍遍读的,仅是中文部分。以至于在她说话还不利落的时候,便会背一部分了,最熟的是这一段:
沉沉的睡意
渐渐蔓延开去,笼罩着整片土地。
这会儿到了晚上,该刷刷牙去。
高高的哗啦轰隆瀑布壮丽无比,
大河从峭壁上滚滚而下,一泻千里。
哗啦轰隆姐妹正在用牙刷刷牙呢。
要是你正好赶到那里,
在瀑布下面刷牙真够神奇。
还有这一段:
刚刚从黑漆漆城堡传来一个消息,
据说那里漆黑一片,吊桥也已经高高挂起。
收起吊桥的老人家,打着哈欠说道:
“我已经收起了吊桥,等到天亮送牛奶的人来时再放下去就好。
现在我要去睡觉,所以啊,
最好没人带着特快专递前来打扰。“
这是我们接触苏斯博士的第一本书,他天马行空、超出天际的想象力,我当时还不太适应。没想到小荷却深深喜欢上,一遍遍地听,不肯换其它的书。
这个长长的故事,她总是会听到最后,当我读到最后一段 – 等你熄了灯,这个数字就成了九十九个不计其数,再加上九万亿零三个……这时,小荷会接着说出这本书的最后两个字 – 晚安
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地买了很多苏斯博士的书。老妈妈也适应了苏斯博士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和挥洒的文笔,并且喜欢上了。关于买中文的还是英文的,我也吸取教训,不买双语的,要么中文,要么英文。
Frog and Toad are Friends 青蛙和蟾蜍(作者是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的Arnold Lobel)
这是一系列幽默感十足、生活气息浓郁并让人感觉温暖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青蛙和蟾蜍两个好朋友。小荷在4-5岁期间听妈妈读了这套书的英文版,当然,一遍一遍地只听这本书。
每次读到青蛙和蟾蜍鼓足勇气去探险,遇到大蛇和他们打招呼“Hello Lunch(你好,午饭)”时,小荷都会哈哈大笑。
在这个历险故事中(青蛙和蟾蜍系列故事之一),青蛙和蟾蜍在经历各种危险后,终于安全逃回家中,一个上床用床单蒙住头,一个躲进衣柜,很久都没敢动,却还feeling brave (感到勇敢), 多么难得!
下面是其中一个故事的中文翻译 – 春天
春天来了,青蛙去敲蟾蜍的门。 “蟾蜍,蟾蜍,快醒醒。春天来了!”
“瞎说。”屋子里有个细细的声音,仿佛还没解冻的声音。“蟾蜍!蟾蜍!太阳照耀着!雪在融化着!醒醒吧!”
“我不在。”
青蛙只好走进屋子。里面黑乎乎的,所有的窗子都关着呐。青蛙摸呀摸,摸到蟾蜍的床前。厚厚的被子在床上砌了个小小的洞穴,洞口趴着蟾蜍昏睡的土黄色脑袋。青蛙一点都不客气地把蟾蜍推下床,推出屋子,推到走廊上。蟾蜍在亮亮的阳光下使劲眨眼睛。“救命!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别犯傻了,你看到的是四月清朗温暖的光,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一起开始新的一年了,蟾蜍,好好想想吧。我们可以在草地上跳啊,在林子里跑啊,在河里游泳啊。夜里我们就坐在这儿数星星。”
“你尽可以数星星,青蛙,我可是会累坏的。我要回到床上。”
蟾蜍回到床上,把被子拉上。这回,洞口都被堵得严严实实的,几乎成了一座小山包了。“但是,蟾蜍,”青蛙大叫道,“你会错过所有的乐子!“
“听着,青蛙,我已经睡了多久啦?”
“从十一月开始你就睡着啦。”
“好吧,再多睡会儿可不会对我的身体有害。到五月中旬的时候你再回来叫醒我吧。晚安,青蛙。”
“可是蟾蜍,这阵子我会很孤独。”
蟾蜍没有回答,他早就睡着了。青蛙看了看蟾蜍的日历。仍然是十一月那一页。青蛙把它撕了下来。然后撕下了十二月。然后是一月。然后是二月。然后是三月。四月也不能幸免。然后青蛙跑到蟾蜍床前。“蟾蜍,蟾蜍,醒醒。现在是五月了。”
“什么?五月会来得这么快吗?”
“是的,看看你的日历。”青蛙两手捧着像小提琴琴谱一样欢快的日历本子。“哇!真的是五月呀!”蟾蜍从床上跳下来。然后他们一起跑到外面,去看看,在春天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阅读英文原版,更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幽默气息,如蟾蜍让青蛙五月中旬来叫醒它,原文是这样说的,Wake me up at half past May. 慢慢慢读还以为它要说8点半9点半,读到最后却是5月中,中文只能翻译成五月中,会丢失其中让人忍俊不禁的一个笑点。
因此,建议阅读英文原版
Nate the Great 了不起的小侦探内特
小荷阅读这套书的年龄是5-6岁。书又是中英双语的,首次给小荷读的是中文,她和我都比较无感,于是这套书尘封大半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荷听到马喜马拉雅上的英文音频,就迷上了,一遍一遍地听,又把书翻出来,一遍遍翻,直到我出手干预,才将她的目标转移到其它书上。
英文原版的文字幽默风趣,充满了熟悉亲切的元素 – 忠诚可靠的小狗泥巴,凶狠可怕的狗尖牙,总也吃不厌的煎饼,以及无论如何都不会缺少的留给母亲的便条。音频里的演绎十分生动,原来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可以如此精彩,除了小侦探Nate, 其他人物也个个个性鲜明 – 养了4只猫和怪怪的小女孩罗莎蒙德、小跟屁虫奧利弗、爱丢东西的克劳德、内向却智慧的爱斯美拉达等等。
当内特费尽周折,破了罗莎蒙德给他送的生日礼物的案子后(他在树上找到罗莎蒙德送给他的一只猫),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
I,Nate the Great
Knew two new things.
Never look up.
And never look back.
Sludge and I went home
and sat by the fire.
I was glad I had
only one birthday a year.
我,了不起的小侦探内特,
懂得了两件事
永远不要向上看
永远不要向后看
泥巴和我回到家,坐在火炉旁
我很高兴
我一年只有一次生日
合上书本,意犹未尽……
西游记 Journey to the West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必多说。从中文听到英文,再从英文听回中文,一遍又一遍地听。总的来说,是听英文版的比听中文版多,以致于在和我说起西游记里人物时,中文都快不纯正了,比如说“观音”就带有外国口音了。
阅读的是中文版西游记儿童版,至今还欠着她英文版《西游记》这本书
有一天,小荷冷不丁问我iron bar是什么意思,我说“铁棒”,她说不是,是“金箍棒”。原来英文版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里金箍棒确实翻译成“Iron Bar。
鹅妈妈童谣 Mother Goose
韵律感强,琅琅上口,轻易捕获孩子的心。在孩子三岁前语言的敏感期就接触到,是最理想的,可以很好地刺激孩子听觉。小荷是五岁时才读到这本书,稍有点晚,但是幸运的是,她没有完全错过这本书。和国内流传久远、深受欢迎的童谣一样,这些精选童谣同样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底蕴,通过这些童谣,孩子们不仅仅学习了语言,更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
即使有一些生词、即使根本不了解童谣故事的发生背景,也不影响小朋友一遍遍去听、去看,摇头晃脑地去模仿。慢慢地,他们会掌握了语言,也会有兴趣去探究、去了解童谣背后的故事…
小荷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听要看,不知不觉中,那些童谣,特别是韵律感强的,就常常挂在嘴边了。比如:
Dickory, dickory, dock,
The mouse ran up the clock
The clock struck one
The mouse ran down
Dickory, dickory, dock
等等等等……
神奇校车 The magic School Bus
神奇校车是一套讲述科学知识的书,小荷6-7岁开始阅读这本书。先来看看内容
《水的故事》《地球内部探秘》《在人体中游览》《迷失太阳系》《海底探险》《追寻恐龙》《穿越飓风》《奇妙的蜂巢》《漫游电世界》《探访感觉器官》《气候大挑战》等等, 内容看起来有点枯燥。但是在这部书里,与众不同的Ms Frizzle老师驾驶着这部神奇的校车,不仅上天入地,还钻进人体、穿越到恐龙时代,在充满刺激的旅途中,与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亲密接触,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热情和富有个性的老师、性格迥异的学生一起将枯燥的科学知识演绎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欲罢不能。
就在上个周末,陪完小荷和她小伙伴的每周一次原版电影后,我们一起讨论那个叫mammoth的动物, 我说,“它已经灭绝了。”“It is extinct”. 我又用英语补充了一句。她接着问我,What is the egg from 6500 years called?(6500年前的蛋叫什么?) 我不知道,她说:“egg-stink (臭蛋,发音类似灭绝extinct)”。我很吃惊,明明我认为她可能不懂extinct这个单词的意思,还用中文告诉她。我问她这个是从哪里看来的,她说是从“神奇校车”上听来的。很可能,她当时听的时候,并不知道egg-stink (extinct)是什么意思,可就在这个晚上,散落两处的知识点被串起。Mammoth is extinct虽不是什么重要的、必须掌握的知识,但是知识的输入、沉淀和积累就是这样进行的。
神奇校车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从适合低幼图画书的到章节书,可以各取所需。
父与子
百度百科:《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E.O.Plauen)创作的漫画作品,于1934年12月13日至1937年首次刊载于《柏林画报》。该作品在发表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之一,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该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埃·奥·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整本漫画无不洋溢着卜劳恩对克里斯蒂安的疼爱与呵护,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小荷在三、四岁时接触到这本漫画书,这本书曾长期占据她的睡前必读书籍榜首。有时候是一个人看图画,有时候是我读给她听,一遍又一遍循环朗读,记得我受不了每天读同样的书,在床头放上其它书进行引诱,但是无法改变她每天晚上的“钦点”。有一点,她也坚定不移,那就是这本中英双语的书,她只听只看中文,对英文部分完全排斥。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并且兴趣各异。小荷爱读的书,其他孩子未必喜欢,只是,万一这些书里有吸引孩子的共性元素呢?大家试试无妨。
最后,分享尼尔·盖曼关于阅读的一句话 -
“那些你在恰好年纪读的故事,永远不会离开你。你可能会忘记谁写了它们,或者故事叫什么名字。有时候你甚至忘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如果一个故事触动你,它会永远与你同在,萦绕在你的脑海中那些极少探访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