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不能内观,灵魂就永远停留在“打卡式活着”的初级阶段
8月计划完成情况
月跑量不低于200K√
每周五,一次的爬坡活动✘
隔周一个长距离√,每月两次爬山√
定期断舍离,每个月一次,大扫除一次√
每月阅读一本书,并输出读后感√
健康
8月跑步22次,完成334公里,半马完成4次,全马1次,,目标体重52KG,实际体重54.2Kg
阅读与成长
阅读书籍9本,《如何应对心里的难》《往里走安顿自己》《活着,像光和盐一样》《杨绛传:岁月留转,我心依旧》《兜底》《允许你自己,遇见完整的自己》《不谈爱情》《开启你的心智能量》《抢救子宫:机智的妇科医生生活》
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是《往里走,安顿自己》,
作者:许倬云,许老的远行,是孤独者的一场精神接力。
许老写道:“我们观察、分类、讨论、应对外在现象,最终都会碰到内心的某个角落,这就叫‘往里走’。”
他又说:“没有元认知的人,只是看热闹;有元认知的人,会把外界一股一股打来的信息,沉淀为自己行为的资料库。”
这句话震动了我。我知道,是为了把那些“打在心上”的瞬间收纳进魂魄里。否则它们就会像沙子一样,滑出指缝,永不再见。
他还说:“敏感不是情绪化,敏感是感知力,是你能抓住别人忽略的信息,是你能深刻体验生命的细节。”
这本书让我明白:内省不仅是“想想自己错了没”,而是要像史学家一样,对每一个情绪、判断与行为的背后,记录“起因、过程、转折与盛衰”。
一个人若不能内观,灵魂就永远停留在“打卡式活着”的初级阶段。
这本书读完了,许老也远行了,仿佛有一扇门关上了。但门后的光,还在我胸腔里震荡。
只要我们还记得往里走,记得每天写下内心的触动,记得不断警醒自己的起心动念——那么,许先生就没有死。他只是换了一个位置,继续活在我们“灵魂的资料库”里。
愿你我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走进生活深处,照见内心深处;
灵魂强壮,语言温和,判断清楚。
这不仅是许先生的遗愿,也将是我余生的信条:
够用是富,不求是贵,知足是乐,淡泊是福。
而在这一切之前,唯有一事:
往里走。
家庭
二哥22号提前回国,我给自己放假1天,安排了调休回家
家里发生了很大的事情,大姑姐检查出来得了乳腺癌中期。
工作
乌干达订单的交期跟进
女神订单交期的跟进
肯尼亚订单的跟进
客诉对策实施的执行情况跟进
优化装箱工序并调整该工序的工作量
娱乐
长距离安排了心心念念的奖杯路线。
爬山一次,N刷西樵山,走了新线路,去了翠岩
支出
本月支出3850元,主要支出体检和皮肤过敏医疗支出895元,长辈700,运动460元(马拉松报名费和订酒店),其他零花开支
感恩
感谢五哥安排的五桥连跑
感谢荔枝的相约
感谢平哥陪跑
感谢二哥带回的礼物
感谢同事的邀请一起过七夕节日
感谢所遇的一切好与坏,都是来成就现在的自己
反思
早睡才能早起,今年体重一直居高不下,总得来说还是没能管住嘴,这半年的月跑量一直偏低
九月计划
月跑量不低于200K,希望能跑至少4个长距离
每周跑一次强度。
隔周一个长距离,
定期断舍离,每个月一次,大扫除一次
每月至少阅读一本书,并输出不少于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