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也是继刘邦之后第二个布衣天子。他的明朝也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他是如何从一个平民变成天子的呢?他在成为天子后又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呢?
在天历元年1328年朱重八(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但是他们家为一届农民,朱重八也只为地主放牛时读过几个月的书。在1344年出现了蝗灾,旱灾,瘟疫等朱重发的家人接连死去,一转眼他就变成了一个孤儿。于是他只好出家去当和尚,这样才能活下来。1247年,黄河又泛滥了,这就让各地流民四起。1351年大元开始治水。很快将黄河水治理好了,这时有人提出是佛祖传世。让大家都来侍奉这个佛祖,一起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时代。这时朱元璋正好25岁,他加入了郭子兴的部下,成为了郭子兴的快婿。但是不只有他们这一对起义军还有许多,单单在这一个城中就有五个元帅。这五个元帅本就有矛盾,义军深陷权力斗争中,让起义陷入了僵局。
那么朱元璋在这个时候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朱元璋他不能一直留在濠州,如果他一直留在亳州,那么就会一直陷入在这个死局当中。所以他就带着他的24个人离开了濠州。在定远他又收编了两万多民。靠着这些人,朱元璋打上了很多地方。不过朱元璋现在还是属于龙凤政权。但是龙凤政权的主力军被大元的将军王保保一直打压,受到了很大的折损。而其他的一军也各都发展壮大,每个都有佣兵十余万。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朱元璋他会选择称帝吗?
在乱世中那些英雄都为了取得富贵如果朱元璋称帝了,那么这些人做的就是大臣。如果朱元璋不称帝,那么朱元璋自己就是大臣,这些人最高也做不了臣。所以称帝对这些英雄豪杰来说有许多诱惑。其他起义军也都纷纷称帝了,可朱元璋并没有称帝。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朱元璋所在的地理位置。朱元璋被夹在其他起义军的中间,如果他现在称帝,那么他四周的起义军都会来攻击他,如果他现在不成地那么龙凤政权会保护他。但是在这期间,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因为在这个乱世中,一定要保证让自己这一支军队“活着”朱元璋的军队也很有纪律,他们在城中不会随便烧杀抢掠。
之后朱元璋开始向外攻击。有陈友谅和张士城两个选择。张士诚不强,但是他很富有,陈友谅的兵很强。要是一般人肯定会先去攻打张士诚。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这样选择,他选择先去打陈友谅。如果他先去打张士城,那么陈友谅一定会出兵援助,如果他先去打陈友谅,张士城不一定会出兵。最终朱元璋以弱胜强。陈汉就这样亡了。同年朱元璋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于是自称吴王。长江中下游一带都归朱元璋所有。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国都为应天府。但是现在元还在,如果要北伐元取胜的关键在何处?首先朱元璋要声明自己是正义的,他在吊民伐罪。这样那些汉人就会非常支持他。也同时错了蒙古人的锐气。为此朱元璋还写了《喻中原檄》之后朱元璋率军25万北伐,只取山东次河路,明朝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这是第一个以南方为根据地北伐成功的王朝。十余年的原末纷争终于结束了。
现在朱元璋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要如何治理国家。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代的王朝都是如何治理天下的?首先一个皇帝在皇帝下面就是丞相和中央官员。再往下就是地方官员。这就是秦朝制定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但是这么做也有风险。首先这个丞相可能变成权相,也就是控制了皇帝。一切都由他说了算。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唐朝的时候变成了三省六部。地方如果有了兵权,那么就有可能会起义。在宋朝就有了枢密院。看似问题都解决了,那么朱元璋要不要延续这样的治理方法呢?并不能。因为这个中书省的权利也很大和之前的宰相就有一些相像,而且地方也会出现起义的情况。
那么朱元璋要怎样治理呢?首先先看中央。朱元璋为了不再出现权相的情况,直接废除了载相,将权力分成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是负责官员的任免,户部是为了负责土地户口的检查和赋税,财政,礼部是管理典礼和科举,学校,兵部是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刑部就是司法。工部是负责工程营造屯田水利。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些人负责检查这六部是否做的很好。那就是督察院。有一些人他们干的是特务的工作,负责监视官民。这些人叫锦衣卫。那么接下来就再看看地方上的官员。朱元璋也直接取消了行中书省。将权利分给了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主要管理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主要管理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的就是军务。这些地方官员的上面直接是皇帝。所有的事情都并报给皇帝处理。朱元璋将这一套制度称为大明的祖治。也就是说大名之后的皇帝都要按照这个制度去管理国家。
那么这个大明王朝的祖治能否起到元璋预期的效果呢?有了这个制度之后,没有人有权利在造反,天下变得很安定。不过皇帝也就变得很累,所有大小事情全都要他一个人做决定。像朱元璋这样能力强的人还可以。如果皇帝的能力稍微不行点,那么这天下的事就没法解决。所以肯定还需要再找一些人帮忙,最开始这些人先是帮皇帝写诏书,后来变成了给皇帝提建议。相当于这些人在做之前丞相做的事情,只不过在大明王朝。这些人不叫丞相,叫内阁。地方上也有了巡抚总督。
在朱元璋这样强化皇权之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现在宦官与皇帝的关系非常亲近,所以皇帝会信任宦官。哪怕朱元璋专门说过“内臣不得干预朝政,犯者斩。”不过在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时就开始重用宦官。当时的宦官可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之权等,朱棣还专门为宦官设立了东厂。
那么朱元璋在选任官员的时候,是否要恢复科举呢?这是肯定要的,因为当时元朝不用科举,是因为他们是胡人现在朱元璋是汉人,所以一定要用科举。那问题是科举的题目要考什么?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在唐朝时候盛行的诗赋。第二种是如何治理国家的策论。第三种就是八股,也就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在我们看来,最应该考的是策论。因为要治理国家,要用的就是策略。但是朱元璋却选了八股。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如果要考测论,那么选出来这些人一定都非常有自己的方法,都有自己的报复。如果朱元璋和他们的意见不合,那么就会出现问题。而通过八股文选上来的人都是读过四书五经之人,他们会有德,而且会忠于君。而且八股文很讲究格式。这样考选上来,不会有太多想法,会对君主很服从。而且这样批卷的话,会变得公平很多。但是朱元璋并没有直接让他们读四书五经。在之前朱元璋删去了其中孟子说过的一些对君王不尊重的话。
那么在选人的时候,是否要重用皇室子孙呢?如果重用,那么就会出现之前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等。所以唐宋以来都在打压黄氏子孙,避免分封,但是朱元璋却不这样做,他竟然分封了。他将他的儿子分成了几十个王,这些王可以互相牵制。而且只要保证中央力量很强,那些王是绝对不会造反的。而且这些王也可以很好的镇守边疆。这样看来,如果纷纷子孙反而是好的,因为子孙和他是有血缘关系的。如果分封功臣,那么就会出现异姓诸侯。反而容易造反。但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在朱元璋去世后,他的长子死了。于是就有他的皇长孙朱允炆继位。就相当于地方上那些诸侯都是他的叔叔。朱元璋为了不让工程造反,他将所有的工程都杀了。这时燕王朱棣起兵,建文四年,朱棣便继位次年改元永乐。成为了明成祖。朱棣深知这些诸侯的危险。所以他立刻就削藩,约束这些番王,仅保留他们的经济权利。也就是有很多钱,每年国家还要给他们给俸禄。这样就让藩王变成了寄生阶层。可是事还没有完,因为他们有很多钱,所以朱元璋的嫡系子孙就有了七八万,国家要供养他们就要花掉一半的钱财。
回到朱元璋。在强化皇权之后,朱元璋要如何安民呢?有十年的动乱,所以朱元璋要休养生息,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由政府提供根由农具,种子等。而且还可以免税三年。然后朱元璋又开始移民。轻点各地户口,开始新修水利。这就是孔子说的庶之,富之。
再将这些都做到了之后,朱元璋要做的就是教之。朱元璋鼓励民办学校。这也就让大明的学校超过之前任何一个朝代。而且为了让百姓都识字,认字还大兴了戏剧。仅如此,朱元璋还强化了宗族,也就是让一个姓的成为一家,一般一个村都是一个姓的。这样很多问题就在家庭内部就解决了。而且大家都是亲人,所以强恶霸少了很多。
那么明还要像之前的元一样继续贸易吗?在我们看来,贸易有很多好处,但是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觉得商人不看重道德,他们看重的是利益。为此他们可以干出任何无道德的事情,会欺压百姓。所以不能有商人。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就受到过元朝商人的欺压。而且做官的也不能和商人有任何关系,商人也不能做官。这就是著名的重农抑商。朱元璋也特别讨厌游民。所以他让百姓仅在方圆百里内活动。但是朱元璋这样就能限制住商业吗?不能。一个社会是需要商业的流动。所以贸易还是出现了。很多人都偷偷贸易。后来实在管不住了,就开关了,史称隆庆开关。
朱元璋治国的方法很独特,可以称为史无前例。其他的方法我都比较赞同,我最不赞同的就是后来他做的重农抑商。就如前面说的,一个社会需要商业的流动。有些东西是特产,只有某个地方有,其他地方没有,那么就需要商业活动将这个东西传到其他地方去。如果禁止商贩贸易就等同于切断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而且商人也不等同于坏人,只不过是在朱元璋小时的社会风气变了而已。所以我觉得重农可以,但不能抑商。这就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