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笑得我不行了。
我现在看到曾国藩回咸丰帝的话,皇帝先把他骂了。
我摘过来一段作者翻译的话,实在是感觉有些搞笑。
现在安徽这么紧急,你再固执己见,拒不出兵,那么肯定来不及了。我以为你还算有良心,所以让你出兵,救救燃眉之急。没想到你在奏折里,替我统筹起几省的军务来了。我问你,你的才力,能统筹得了几省的兵力吗?平时你就能吹牛,觉得谁也不如你,把别的官员骂得够呛。现在怎么真有事,你又不敢出兵了?你别说别的,早点儿出兵,早一天就能早顶点儿事。你的兵虽然少,但多少总能发挥点作用。你和我吹过那么多牛,关键时刻,你快点儿给我办出成效来!
他回的也好。
这封奏折很长,这里只是摘录。奏折要点有四。一个是他确实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正在兴办战船,“昼夜催赶,尚不迟缓”,明年正月底才能装齐大炮出征;二是咸丰的指示不符合实际情况,长江沿岸,到处都是太平军,“何能遽行扫清,直抵安徽?”三是辩白四省合防论不是我自己的看法,而是这几个省的总督巡抚的一致意见。
最后一条,则是对咸丰表明自己的心迹。曾国藩说,我当初本在家守孝,是你硬让我出山。我出来带兵,本来就没有经验,处处都是困难,所以不得不再三准备。如果你现在非逼着我草率出兵,我肯定会失败。与其失败之后,你治我“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我现在受你治我“畏缩不前”之罪。我一个文臣为国练兵,不能在家守孝,已经受到士林的讥讽,现在又以大言欺世,受到全天下的嘲笑,我又有什么面目自立于人世。深夜焦思,只有痛哭。
千言万语,就是现在不能出兵,你想怎么处分我,随便吧。
这封奏折写得强硬而又沉痛,句句顶着咸丰来,这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劲头。
这书写的也太逗了,还有书友写的想法也好笑死了。
下面是一个叫杨烁书友的想法,感觉写的也很好。
「兄弟、亲家,对不起了」
正所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过了两个月后,安徽不支,咸丰想让曾同学过去支援一下。
曾同学依然说自己没准备好,咸丰这回急眼了。让你练点兵,到了节骨眼上,你磨磨唧唧不出兵,你想干啥?
但是即使咸丰把话说到这份上,曾同学毫不示弱,自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当初是你们让我出来练兵,我没准备好呢,现在去就是送死。
总之,出兵是不可能不出兵的。(曾同学的用词更委婉点,但大意是这样。)
咸丰一看,还真拿他没办法。正是因为多次拒绝执行命令,曾同学的刺头形象深深烙在了头脑里。
除了咸丰,安徽的巡抚江忠源也亲自写信求助。
谈起江忠源,他和曾国藩在京当官时候就是好朋友,非常投的来。
那会曾同学爱写挽联,江同学爱送棺材,这俩人合一块可以去开个殡仪公司了。
除了江忠源以外,曾同学的儿女亲家陈源兖也在江忠源的军中。
于情于理,曾同学都应该出兵,可是他稳如泰山毫不动摇。
这个决定的最终结果就是好友和亲家都在军中丧命。
呜呼哀哉!
曾同学真的是冷血的人吗?他到底在想什么?
让我们一点一点来揭晓。
哈哈哈!给我笑的。都是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