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云书
韩寒的第三部电影,终于轮到这个题材了。
本来我以为,新手导演会在处女作的时候,选用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讲述自己最熟悉的故事,譬如周董的《不能说的秘密》正是如此。毕竟拍电影不像是写小说,这是一套高度工业化、商业化的东西,大部分情况下,不能是导演纯粹的自我表达,还需要考虑投资、市场等等因素。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是最保险的选择。但是韩寒熟悉的题材,有点不一样。赛车题材的电影,国内少有。
整部影片给人不太舒适的一点在于前半程搞笑和后半程严肃之间的泾渭分明。后半程的篇幅都是在讲述巴音布鲁克的比赛,韩寒终究还是舍不得将寄予梦想和初心的赛道拿出来搞笑。他熟悉的题材不同于其他的导演,赛道也不同于校园,车手的梦想可能是为数不多有性命之虞的梦想之一。
从电影的后半程不难看出韩寒的态度,首先是没有不断给主人公制造困难麻烦的反派,张弛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以及曾经丢失的荣誉。哪怕是在张弛违法飙车的原因上,竟然也只是选了要解决孩子的户口问题,显得不疼不痒。其次是比赛对手林臻东,作为故事中唯一有反派潜力的角色,没有任何的成长过程,只是一个“纸片人物”,甚至帮张弛修车,给了他至关重要的帮助。
前两点都是说人,最后一点在情节设置。比赛中,张弛除了一开始遇到领航员不能参赛的小麻烦(因为熟背路书,没有领航员影响并不大)之外,唯一的挑战,就在最后冲刺时的抉择。
从中,我们就不难发现,韩寒对于赛车运动的执着与理解。不忍心掺一点反面因素,哪怕这是正常的故事需要。以及,赛车的每一个弯都是艺术,关乎输赢,甚至生死。
但是韩寒终究没有捏着大家的鼻子,灌上一碗正月里的老鸡汤,呼一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我最喜欢影片里的角色是易小星演的车手。这才是大多数梦想征途上的行者模样,或许每一样都比不上别人,或许在最关键的时候出错,或许都走不到终点,只愿倾其所有,哪怕半途而止。
所以影片借着张弛的旁白告诉大家,韩寒所理解的他对于梦想的理解,是爱到深处是奉献。
很多人都在讨论张弛最后是生是死,而我在想,假如易小星跑到最后,也会像张弛一样吗?
车尾尘土滚滚,回头已是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