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归来,与友闲叙。聊到对吐鲁番的印象,脑海里一下子就蹦出这样一些关键词:马奶子,小花帽,麦西来普,葡萄沟,火焰山,高昌故城……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纳尔罕的心儿醉了……”
当你徜徉在葡萄沟的葡萄长廊中,看枝蔓婀娜,绿叶轻舞;听水流淙淙,雀鸟浅唱。望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鲜葡萄,吃着一粒粒酸甜可口的葡萄干,我敢肯定,你的心儿也是醉了。
初到葡萄沟,恰好赶上了吐鲁番葡萄节的尾巴。
小路上,一辆辆满载着葡萄干的毛驴车悠然而过。路两旁,一座座平顶透光、造型独特的葡萄晾房鳞次栉比。老乡门前,一排排售卖葡萄干的摊床令人目不暇接,摊床上一堆堆小山似的葡萄干更是叫人垂涎欲滴。只要你一走进葡萄沟,涌入眼帘的除了葡萄,还是葡萄。这里是葡萄的家园,是葡萄的世界,是葡萄的王国。
当你信步走进一户人家,头戴“多帕”①的维吾尔主人会热情地把你让到院中葡萄架下乘凉小憩。在树影斑驳的葡萄架下坐下来,顿时神清气爽,暑气全消。刚凉快一会儿,主人的热情又让你心里欢腾起来。英俊的维吾尔小伙为你奉上一丫丫的密瓜、一盘盘的葡萄,尝一口汁甜味美,绝对的正宗地道。漂亮的维吾尔少女会为你跳上一曲欢乐的“麦西来普”,乐曲轻巧明快,舞姿优美大方,看着看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也随着音乐起身共舞。大饱了口福、也大饱了眼福,好客的主人常常会领你参观他的葡萄园和葡萄晾房,介绍葡萄干的晾晒制作工艺。
葡萄晾房多是土墙堆砌,墙上满是一格一格的孔洞,屋顶也是简单的房檩和席棚,通风特别好。晾房里有序排列着一根根“狼牙棒”,一个个枝杈上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干热的风从晾房的墙孔中徐徐吹过,渐渐地把水分饱满的鲜葡萄吹成了葡萄干。据说从唐朝时就采用这种工艺。站在葡萄晾房里,一位东北老乡的“幽默”一下子就把大家都逗乐了。原来,他不无担忧地问了一句:“这土坯房子,要是遇上大雨可咋办?”天哪!在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想到下大雨,可真是杞人忧天。在吐鲁番,不是天不下雨,多是雨滴还没落到地面就早已被蒸发了。
如此天造地设,才成就了吐鲁番葡萄的甜美。
在游人致谢即将告别时,主人变魔术般地从葡萄架旁掀开一块苫布,露出一张堆满葡萄干的条几。无核白、马奶子、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各个品种的葡萄干,紫的、红的、绿的、黄的,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着这些诱人的葡萄干,听着主人热情的介绍,你一定会心甘情愿地掏出钞票,不辞辛苦地带上几斤,带回去送给亲戚朋友尝尝。因为这是吐鲁番的葡萄干,这是葡萄沟的葡萄干。
八、九月间的吐鲁番,躲在荫凉之处吃葡萄、吃瓜果是一种享受,而处于干躁炎热之中,体验吐鲁番“桑那”却是一种磨练。特别是在火焰山,在中国最热的地方,在午间高达47度的高温下,在地表砂砾温度近70度的高热中,阳光耀眼,热风灼肤,地面烫脚,叫你站也不是,走也不是。
当正午的阳光照在褶皱山脉的红色砂砾岩上,几百米高的山体,气浪滚滚,热焰蒸腾,犹如一座延绵起伏的红色大山在熊熊燃烧。蓬勃大气,蔚为壮观。面对此情此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脱口吟诵:“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流汗,孰知造化功。”这一切,凸显了大自然的奇妙瑰丽,和葡萄沟的绿洲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此这般,吐鲁番的奇妙之处还有许多。
还记得《西游记》中“三取芭蕉扇”的故事吗?唐僧取经受阻于此,是孙悟空三取芭蕉扇,成功地扇灭火焰山大火,既扫除了征程阻碍,又造福了一方百姓。
说真的,芭蕉扇的神话姑且不论,但唐玄奘取经之途路过火焰山却是不争的史实。当年玄奘大师千里迢迢,远赴天竺求取佛法,在途经火焰山附近的高昌国时,受到高昌王礼遇,曾在此短暂留住,讲经说法,教化民心。
你今天可以看得到,高昌故城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段历史。
当你坐着毛驴车游走在高昌故城的土路上,辛苦颠簸,尘土飞扬,左右一片残垣败壁,前后满眼沧桑荒凉,而昔日辉煌的佛塔、寺庙、宫殿、拱门,处处呈现着大自然的风化印迹。垂手肃立“玄奘讲经台”前,风中的你可依稀听得到“般若波罗密多”的诵读?这就是岁月的磨砺,这就是时间的魔力。和葡萄沟丰收的喜庆、葡萄节热闹的氛围相比,要怎样理解高昌故城的“故”字呢。
位居丝路要道的吐鲁番,就是这样牵着你的目光,拽着你的脚步,令你心醉其中,流连忘返。
我多想再游一次吐鲁番。
吐鲁番的内容好丰富。这其中,有历史积淀,有人文美景,有自然奇观,有民族风情。坎儿井的暗渠神奇、千佛洞的壁画精美、苏公塔的建筑壮观、达坂城的风车雄伟……
吐鲁番的色泽好多彩。这其中,红彤彤的火焰山,绿油油的葡萄沟,高昌故城的土黄,冰山雪峰的银白……
吐鲁番留给我的印象真是太美好了。
吐鲁番,你这“富庶丰饶之地”②名不虚传!
注:① 维吾尔语,指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花帽。② 契丹语中的吐鲁番,意为“富庶丰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