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在一段关系中,感觉相处太累,放手又不甘心?你是不是一到上班时间,就不想去,觉得上班是一种煎熬,想扭头就走?
如果是,那你正在遭遇冷暴力,也是我们常说的精神虐待。冷暴力,听起来很陌生,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伴侣之间、职场上和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存在冷暴力现象。
法国的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家,心理治疗师玛丽-佛朗斯.伊里戈扬著作的《冷暴力》,从私人生活和职场两方面讲述了精神虐待。
书中列举了很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冷暴力行为。并且站在施虐者和受虐者两个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冷暴力的诱因、不同阶段和表现形式及长期被精神虐待的危害,最后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的建议和治疗方法。
在职场上,冷暴力是指任何借由言语、表情、姿势或者文字来侵犯个人人格尊严和身心完整的举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和破坏职场氛围的行为。
起初精神虐待和骚扰的恶意并不明显,但却在暗中扩大。卷入者原本不愿为此发怒,发生争吵,受欺辱时也不想声张,但攻击层出不穷,受虐者不断深陷其中,长期下来便会自觉不如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个职位。
冷暴力尽管对你的身体不能造成任何的伤害,但是却能让你内心千疮百孔,饱受煎熬。
在《冷暴力》一书中,玛丽博士指出“任何人在遇到危机时,都可能会运用虐待行为的策略来自卫。
一般人和施虐者的差别在于,我们的虐待行为与感觉是短暂的,事后会后悔自责。恶毒的施虐者则会利用别人将其毁灭,并丝毫没有罪恶感。
”精神分析师认为,每个人内心多少都有点恶毒,这是人为了自保产生的意识,但是施虐者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破坏的冲动。
这类人通常有自恋的性格,常常高估自己,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世间少有,认为一切都是别人欠自己的,经常羡慕他人,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同时缺乏责任感和担当,只要遇到困难或失败一定归咎于他人。
而受虐者恰恰是拥有正面特征的,这些人往往天真善良、乐观而充满生命力。
作者指出“唯有受害者在可被利用或是可被引诱时,施虐者才会感兴趣”,而最理想的受虐者就是那些有良心又天性爱责怪自己的人,常常成为施虐者的替罪羔羊。
而成为受虐者的原因有可能是你妨碍了别人的利益、占了别人的位置、拥有别人所欠缺的优势、自己过往的竞争力,使得别人想要牺牲你,成就自己。
施虐者是怎样得逞的呢?首先贬低受虐者,并让所属团体确认这一点,比如说你的工作能力不行,并且让大家都赞同这一点。
在这个过程之中,施虐者从不把问题的症结说清楚,也不寻求解决之道,只是狡诈的腐蚀受虐者的人格。一般惯用的伎俩有以下几种:
1、拒绝直接沟通,比如我懒得理你,甚至压根认为你不存在,把你当空气。让受虐者忍不住要问:我哪里得罪他了,他为什么讨厌我?
2、打击信心,比如蔑视的表情,含沙射影、恶意或令人难安的暗示。
3、破坏名誉,说闲话,比如说别人是靠关系进来的,取稀奇古怪的绰号,或者拿别人的缺陷做文章。
4、欺凌,比如要求你端茶递水,打印、复印文件,而你又不得不做。
5、刻薄为难,比如不配合你的工作,或者给你布置一个任务,却要在不可能的时间内完成,你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加班。
6、排挤你,孤立你,比如开会时大家坐在一起,让你自己呆在角落里。同事们经常聚会,但就不叫你。
7、隔离信息,比如所有人都知道下午开会的内容,就你不知道。
8、在旁人面前让你丢脸,比如当着同事或客户的面批评你,说你不积极。
9、不给你任何表达意见的机会,比如说你去找领导说主管不给你布置任务,领导只说一句:这是你个人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
除此之外,展现强势,否定对方人格,试图挑起嫉妒或与第三方之间的冲突,也是施虐者进行冷暴力惯用伎俩。
冷暴力不仅在职场上很常见,在家庭中也时有发生,比如丈夫对妻子说:“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我才……”,这还是轻的,重的是回家压根不理你,自己跑到书房打游戏,困了就睡书房。
而父母对孩子总是说:“连个试都考不好,你将来能做什么?你就不能学学别人家的孩子,能让我省点心。”
最后,书中给出了相对应的建议,包括调整应对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采取行动:比如离开一段时间,在工作中尽可能把工作做好,不让别人抓到错处。
从心理对抗:重建自信,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向外界求助:比如向亲戚朋友求助,在职场上,向组织内求助,同时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人事圈;必要时申请法律介入。
在文末,作者还提到了心理上的主动应对,包括说出虐待行为、避免罪恶感、接受痛苦、疗愈和尽快离开。
有的时候,尽管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施虐或被虐,可伤害却已形成。如果,一段关系相处太累,分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很多伴侣分开后反而重获新生。
同样,在职场上,如果备受排挤、打击,饱受煎熬,离开也未尝不是一种出路,尽管正中施虐者的下怀,但相比精神虐待所带来的创伤,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