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描述(学习者定律)
“学习者必须怀着兴趣投入到事实或真理的学习中。”反复研读这句话我们能发现,从兴趣到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一系列连锁反应,兴趣是行为产生的动力因素,有了兴趣就有了坚持行为的意志,继而有了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注意力,对所学内容就会出现自我认知和理解。在此过程中,注意力的发掘尤为重要,它甚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注意力得到从一而终的坚持,学习的结果一定是积极有效的,如果注意力被分散,再想回到坚持行为的意志力上会很困难。
注意力该如何被坚持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注意力被分为:吸引性注意力和强迫性注意力,用书中的话来说,吸引性注意力是一种急于得到满足的精神力量,而强迫性注意力让孩子厌恶上课。吸引性注意力之所以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学习兴趣的吸引,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本质上来说,刚好印证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关于注意力的描述,我对作者在文中所讲内容感同身受,在之前《别有用心的一堂课》中,记忆中的那句“优秀的教师是懂得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师”和今日文本中的解读相似。站在学生角度来说,尤其是对于刚刚入校的低领学生来说,学习的注意力完全来自对课堂感兴趣的程度,学生越是喜欢教师的授课模式,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反之,孩子们会以五花八门的方式开始走神。站在教师角度来说,越是低龄的学生,越考验教师授课的基本功,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要从最基本的学生听讲衡量,教师如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堂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失败的一堂课。
近日到了本学期的期末总复习阶段,为此我做了许多设想,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怎样让每个孩子都能抓住课堂时间有效复习。面对低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对课堂的关注度、喜爱度,孩子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的时间很短,吸引注意力就成了相对困难的一件事。复习模式我采取了,记忆归纳总结的单元复习资料,结合小组竞赛模式问答、抢答,并给予每单元获胜小组以种子卡奖励。复习方式进行到现在,班里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对知识记忆的兴趣普遍较高。在问答环节,每组选派代表作答时,我一般倾向于选择学习基础薄弱或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赢得更多同学的认可。
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复习模式还再继续,对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升华此前教学模式,以待更多更有效的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