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我已经在家整整蜗居了33天。2020年的正月,已经以它最奇特的方式永远地逝去了。
在这个数十年来最长最特殊的“假期”中,我从自由的窃喜到自觉地约束,从无知的怨愤到理智地分析,从盲目的恐慌到从容地面对,我成长了!新冠病毒,既是一场灾难,更是一声惊雷,惊醒了我沉睡的或游离的灵魂。
关于生活。
正月初二,我们一家从老家回来,自此正式开始了蜗居的日子。
最初,对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子充满喜悦,尤其在被告知不能按期收假,只许待在家里,上班变得遥遥无期时,那感觉简直就是奉旨翘班,别提多惬意了。
美食,做美食!作为地道西府岐山人,面食一直是我和老公的最爱。起初我把西府美食挨个地展示。今天臊子面,凉拼盘,明天油饼拌汤,后天菜盒麦饭。继而我开始炸油条炸糖糕,南瓜饼鸡蛋灌饼。接着挑战小米锅巴珍珠奶茶,感觉自己简直是厨神现身,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不会做的!
读书,读有趣的书!多久以来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了。每天来来往往忙忙碌碌,被繁琐浮躁缠绕,这下好不容易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把之前买了未读的好多本书翻出来,根据兴趣浓淡排个序,或坐或躺或趴,各种自由式读书,不要太舒服哈。而且,读完对自己有影响有震动的书,还忍不住写了读后感,自然也是随性走笔,心下无限欢喜。
写字,临摹书圣的墨迹。临帖自然需要平心静气,借此修身养性;但每到结束,总要恣意挥毫一番,放任情绪伴着墨香滚滚倾泻于宣纸上,有如大家提字,那感觉简直一代书霸舍我其谁,好不爽快!
除此之外,我看了26部电影,码了5篇文稿,给在医院工作的8位朋友送去了慰问和祝福。而且变身Tony老师,给老公理了超时髦的梯田式发型。
关于思考
疫情真的犹如一场考验,在2020年正月里,这场考验中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
我是谁?在这场疫情中,我舒服也罢,茫然也罢,愤怒也罢,寂寞也罢,最终我明白: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
家里吃喝不缺,书写无碍,睡醒自如,有网络连接世界,有电话传递问候,每一个清晨的阳光和每一天午后的清茶都告诉我:我活着,我还健康。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拥有的幸福。我不应该感到庆幸吗?
我该怎么做?被限制出行的自由,我该埋怨吗?被随时可能感染的病毒恐惧,我该愤怒吗?被铺天盖地的所谓“真相”冲击,我该诅咒吗?
不!发泄情绪是本能,保持沉默才是修行。
在不能像专家像志愿者一样奔赴前线的时候,我唯有做好自己不去添乱,我唯有保持心态静等花开。
我能做什么?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在做 。耐住寂寞,守住孤独,安然居家,就是帮助。
我们很多人都惧怕孤独。但是很多人,是在孤独中成熟的。
关于感悟。
不要盲目跟风。蜗居在家中,不要总抱着手机,看到疫情消息就转发,看到“专家说”就去跟风,看到“真相”就怒骂。今天感动,明天愤怒,后天焦虑。心情,被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带着跑。而你的恐惧,却与日剧增。
辨别是非,稳定情绪,理清自己,相信我当下拥有的便是最好的。我没有的,便是不属于我的。
要自律自省。在这个貌似不自由的自由日子里,在这难得独处的一个月里,我对自己有要求吗?我有克制自己的懒散无序和无节制的享乐纵欲吗?
在孤独中人才能真正认清自己,在认清自己后才能克制自己,在克制自己后才能充实自己,在充实自己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乌云挡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也难阻碍自由的灵魂。
要热爱生活。有人曾说过,我们所唯一拥有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
被疫情所困的正月,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动,没有了觥筹交错的热闹喧嚣,没有了你来我往的嘘寒问暖。但生活,以另外的方式继续着,它给我的心灵更宽广的空间,给我的思维更无限的自由。它让我更理性地思考,更热切地期盼,更执着地追求。它让我因失去一些东西而更加珍惜尚未失去的,它让我因看清一些事实而重新评价另一些事实。
生活,永远给我们挑战,给我们希望,给我们灾难或者幸福,阳光或者雨雪。
但这些,哪一样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
我的2020年正月,就在这样的生活与思索中渐行渐远。但我已然看见,春天正在向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