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难重重”这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第一句话,既然如此,自然人生也是问题多多,在人生的每个关键阶段都会遇到很多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不轻易能够得到解决,可能会苦思冥想很多天都没有进展,问了 N 个人也还未能够解决,例如人生方向应该是什么?面对面前的困境,我应该怎么去做?未来我应该要从事什么职业等等,然而幸运的是我发现了居然有 3 种暴力破解这些所有问题的方法。
而这三个方法分别是读书、写作与跑步,每一个方法都有它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不知道你是否曾经也选中了其中一种?
说实在我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人,即使身在看似相对稳定的工作当中我也常常在晚上走回家那条寂静的路上思考未来我的下一步行动应该是什么?我应该往哪一个方向去走?如果没有了面前的工作,我会怎么去做?
说实在,这些问题常常是无解的,但我依然这样去想。
近期由于恰好也是站在一个节点上面,我又会特别认真地去思考所谓的人生方向究竟是什么,又因为近期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会要求大家每天先做重要的事情,然而“重要”这个客观的标准应该怎么真正地去衡量,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第一时间我会重新阅读《Getting things done》这本经典的书籍,发现里面并没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不过里面会从六个高度去指引着你,也就是从行动、项目、关注层面、目标、愿景、宗旨,在这里每一个模块都会遵从上面的指引,如果你在实际生活中偏离了,那么你的生活就很容易产生动荡或者内心感觉到不安,例如你的价值观里面可能真善美占据较高的位置,你的愿景是成为一个像特里萨嬷嬷一样善良的人,但你现在的工作确实跟着一个在生意场上尔虞我诈的老板,你心里就会很憋屈,特别是做一些类似逃税漏税等违背你原则的事情。然后,这本书并没有明确告诉你愿景、宗旨等这类东西应该从哪里来。
于是继而想到关于“重要紧急”的说法自然是来自于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的《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在这里面最关键讲述到这一点就是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里面提及到“个人使命”这个词,其实也是跟愿景和宗旨相关的一类词语,但是具体说到怎么来,作者居然说是要“发挥想象力”。我想这也太过于“随便”了吧,人的想法实在太容易变化了,对于一般来说这个东西也是“无凭无据”,基本每隔一段时间都不太一样。
在这里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进而从史蒂芬·柯维另外一本书,专门就是讲第三个习惯的《要事第一》,在这本书里面作者重点提及到“真北原则”,但是归根到底“真北原则”怎么来也没有说清楚,甚至他一次演讲的案例来说这就是永远不变的法则,而我认为这个论据也未免略为无力了。
实现“真北”原则:“真北”原则指的是诸如自然原则、诚实、信任、自律、忠贞、责任感、平衡等个人绩效和人际交往中永恒不变的因果规律。
还有其他论据是结果导向的,只挑对自己有利的小部分来阐述。不过在他的文字中感觉到有一种更核心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会让他的观点和行动都偏向一个地方,在这灵机一闪的地方,我发现这既然跟某种哲学思想相关。
进而我进一步了解到“存在主义”,所谓“存在主义”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继而发现在这里比较关键的 3 个人: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还有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
在这里发现有趣好玩的地方,索伦·克尔凯郭尔生在笃信基督教的暴发的羊毛商人家庭里,总是担心上帝的惩罚结果一生忧郁,同时他在哲学著作《恐惧与战栗》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然后,我再了解一下史蒂芬·柯维的背景——
斯蒂芬·科维,1932年出生在美国犹他州首府盐湖城的一个摩门教家庭,这一点对于他的思想形成至关重要。作为一个虔诚的摩门教徒,他一直秉承摩门教徒的基督信念——一切学问都应该以实践性为基础,就像他自己的职业一样。——来自《百度百科》
发现原来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史蒂芬·柯维的核心思想是来自于这里,所以很多地方虽然我都是认同史蒂芬·柯维的,却总有一些本质细节怎么都磨合不到一个地方,原来原因就是在于他跟索伦·克尔凯郭尔有一样的宗教信仰,也就是在神秘主义这点。
集存在主义大成者萨特则是在研究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抛弃了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宗教神秘主义,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哲学思想——无神论的存在主义。结果才变成当代存在主义哲学。
于是为了了解存在主义的源头,我便翻起了这本快接近 100 年前出版海德格尔所写的《存在与时间》,在这本书里面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个词语,同时促进了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和明确化。
目前的我恰好正是在阅读《存在与时间》,很多问题未必一下子能找到答案,但是沿着书籍与所有想过这类问题的前人交流或许就是找到答案的最快方案,你不必再从零开始,这让我想起了 Google 学术的标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