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呼吸🧘笔记

“我们家里应该都有一个观呼吸室,可以不必太大,最好独立,进入这房间的人就是为了平静下来静观呼吸。家里的其他人听到钟声也可以提醒自己去找到正念。这样,遇到吵架生气的时候,一方主动进入观呼吸室,对方就知道了他在为平和安宁而努力。”

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多半是为了对抗势不可挡且如影随形的苦厄。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身子也曾得到过宁静和幸福的感觉,只是它们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德宝法师要大家去追求另一种视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那是一种有趣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学会的技巧。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生活---“你做一个人应该做的事,却不让自己受到欲望的迷惑与压迫;你可以想要某些东西,却不需要追着它跑……”这种修行虽然很难,但困难总比不可能要好。禅修自然难,除了时间、精力的投入,更需要勇气、决心和魄力,何况还要对抗平常你不喜欢或想尽办法逃避的特质。有困难,亦必有坦途。

《观呼吸》是一本简明的禅修指导书。没有高悬的目标,不要误陷迷障,用正确的态度,从专注于呼吸开始练习;学习明智而审慎地使用身体;在呼吸的观察里,避免昏沉和思考;规划好禅修的时机,也要懂得忍耐自律;将麻烦视为机会,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禅定的方法来克服分心。并且作者期许大家开发慈心,滋养人心本有的种子,直到慈的力量绽放为止。

入定以后,一种深沉的平静会遍布身心,那种祥和的状态唯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了解。

第一章:为什么要禅修

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

禅修的目的是达到个人转化。借由深入察觉你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禅修令你专注与思考的力量更强。你的思想的精度也提高了。

你现在的样子,是你过去的果;你未来的样子,则是你现在的果。

你可以想要某些东西,却不需要追着它跑;你害怕某些东西,但不需要因此而僵在那里哆嗦。

花了一辈子的时间都只是在应付。

很多人得了“只要”综合症。

生命 丰富而清明。

一种看到世界更好的方式,或者更完整地接触生命的方式。

第二章:禅修不是什么

我们将教导你,以平静与离染的态度,观察内心的运作,如此你将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洞见。

每一回禅修都是一次研究、实验和探索。

学习将每一秒钟都堪称宇宙中第一而且是唯一的一秒,这是内观禅修的基本观点。

如实观察,并且完全接受事实。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改变它。

内观是随时保持无私的观察,出现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单纯。

忍耐是关键。忍耐是任何深远改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禅修是什么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借由深入觉察自己的思维、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心有意识地控制。

感受到深沉的平静。

将会发现生命的纹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细致、深奥。

内观禅修,成长、成为,培养,与心并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

训练自己如实洞见事物的本质,这种特殊的觉察模式称为“正念”。

禅修,可以使你更清醒地活着。

打坐的次数越多,你对存在的本质就了解越深刻。你在禅修上花越多时间,当每一个冲动与动机、思维与感情在内心生起时,你静下来观察它们的能力就越强。

你敏于察觉实际的生活体验,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你并非坐着发展关于生活的崇高思想,你只是清醒的活着。

第四章:态度

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态度非常重要。

将注意力放在自己与他人的相似处。

相较于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禅修者训练自己注意两者的相似之处。禅修者的工作就是借由彻底检视它并以正念取代它,来消除这种不善的习惯。

呼吸是一个普遍的过程,进而体会我们与其他生命的一体性。

我们应该清楚地觉知被观察的那些事物的普遍性。我们应该觉察生起的感觉,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单纯地注意它们,然后接受它们。我们应该了解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性反应,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这种习惯取代了我们平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比较,而且一旦熟悉之后,我们会觉得更自然。最后,我们会充满包容与体谅中心,不再因为外在事物而沮丧或自满,逐渐能与一切众生和谐共处。

第五章:练习

借由觉知苦谛,克服那造成痛苦的贪欲,借由无我的智慧,克服从自我概念衍生出来的无知。

如实观。

不是指用肉眼看事物,而是用智慧认清事物的实相。

正念的练习是对自己百分之百诚实的练习。

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那些宝藏是我们自己也不晓得的。只有了解自己的缺点,才有办法完善自己。完善自己时促成生命圆满的不变之道。

将心专注在每一个改变的瞬间

有助于你培养一种更安定、平静的生活态度

也将带你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智慧。

第六章:如何调身

你希望让身体完全静下来,借此带来心的平静;但是身体同时也要保持警觉,以引发心的清明,那是你所追求的目标。

第七章:如何调心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其他生命本质上的联系。

禅定是我们看点细微的内外状态的显微镜

我们以呼吸为焦点,它是不可或缺的参考点,心的出走与回归皆根据它来判断。

呼吸对所有生命而言,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这个过程的真实体验,会让你更贴近其他生命,它向你揭示出你与其他生命本质上的练习。

我们平常并不总是活在当下。我们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回忆过去或是前瞻未来上,充满了各种忧虑,做了一些计划。当我们真的在观察呼吸时,我们自然置身当下。

呼吸是一个活生生的实相切片。

以正念清楚地观察这样一个生命本身的缩影,将能带来洞见,它可以被广泛运用在我们其他经验上。

当你好好做完一次禅修时,会感到内心焕然一新。那是一种平静、活泼和愉悦的能量,能够拿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禅修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禅修的副产品。如果太强调解决问题,你将会发现,在禅修期间,你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地转移到问题上去,导致你无法进入禅定。

第八章:规划你的禅修

你如实地观察,了解他们不过是冲动,来了又去,只是无常表演的一部分,你的生命将因此而彻底安端下来。

我们的心像一杯浑浊的水,禅修的目标时澄清污染物,以看清楚里面的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静静地摆着,给它足够的时间,它自己会沉淀下来,最后杯子里呈现的就是清水了。在禅修中,我们可以抽出时间进行这项澄清的工作。

每次在同一个地方会有帮助。 你很快便会将深沉禅定的平静与那个地方联想在一起。

第九章:修习慈心

你必须从排除自怨自艾与自责开始着手,允许善的感觉与善的愿望先流向自己。

第十章 :处理问题

生命就是快乐与痛苦的综合体,它们携手并进。禅修也不例外,你会经验到好时光和坏时光,也会感受到狂喜与恐惧。

问题五:无法专注

如果你的心很乱,无法安定下来,那么你只要观察它即可。那全都是你,你将因此而在自我开发的旅程中更往前迈进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心的喋喋不休而感到挫折,那个唠叨不过是正念关注的另一个对象。

第十一章:处理分心(上)

当你的心狂野而激动时,可以借由几次快速深呼吸来重新建立正念。

第十二章:处理分心(下)

不要为了分心而自责,分心是自然而然的,它们总是来来去去。

了解你已经分心,就是觉知的表现,它本身就是正念的行为。

像练肌肉一样练习正念。就像练肌肉一样,每一次运动,都会进步一些,让它变得更强壮。

第十三章:正念

正念平等地对待一切经验、思维与感觉,它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个人的好恶。

那个焦点柔和、瞬间流动的纯粹觉知就是正念。

修习内观禅的目的就是训练我们延长觉知的时间

禅修者的观察经验很像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

禅修的人是无私的观察者,他唯一的任务便是持续追踪内在世界的无常表演。

正念在意识上创造出它自己独特的感觉。它有一种风味:轻盈、明亮且充满活力。

正念提醒禅修者在恰当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对象上,并且确实精进以完成任务。当精进被正确地运用时,禅修者会持续处在一种平静与警觉的状态。

正念化解内心的烦恼,达到无染与安定的境界,完全不受生命起伏的影响。

第十四章:正念与禅定

正念是较敏感的一个,它注意事物;禅定则提供力量,它让注意力固定在一个项目上。

第十五章:日常生活中的禅修

自日常活动中若能达到正念正知,你就能够维持理性与平静,不会陷入习惯性的心灵死角。

内观禅修的目的不外乎彻底扭转你的整个感觉与认知的经验,亦即革新你的整个生命经验。

你可以旁观烦恼的扰攘喧嚣,不必再受到渴求与贪欲的疯狂追逐。你浅尝法味,站在一旁观看一切流逝而过,那是个奇妙的时刻。

随时随地注意呼吸。

你可以在从事活动时注意呼吸,这会为你的动作带来流畅的韵律,缓解许多唐突的变化。

把握每一段零碎的时间保持正念

焦虑地坐在牙医办公室时,就针对焦虑禅修;在银行排队烦躁时,就针对烦躁禅修;在公交车站等车无聊地玩弄拇指时,就针对无聊禅修。试着一整天都保持警觉与觉知,注意当下发生的事情。善用独处的时间,以及缺乏独创性的活动。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无聊的状态,那就针对你的无聊禅修,找出它是什么感觉,怎么样运作,以及它是由什么所组成。

第十六章:它带给你什么

呼吸变成一个活泼与变化的过程,是活跃而迷人的事。

正念去除你的五盖,让生命鲜活起来

人之所以会迷失,是因为他们真心的经验被障蔽了,就像水坝里的水被堵住了。

意识的感觉也变得清晰而明确,不再只是作为不知不觉的成见背景。

每件事情看起来明亮而特别。

当你的禅修变得真实而有力时,他也会变得更持久。你持续以正念正知观察呼吸与每一个心理现象,你感到越来越稳定,心越来越牢固地停留在完全而单纯的当下经验上。

你了解自己在说做什么,以及何时在做它。

你变成一个非常敏锐的人。

你看到一个无尽的身体感受与运动之流,并且感觉到时间稳定前进的节奏。

活动、思维、感觉与欲望,你看见一切以一种微妙的因果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当你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运作时,一切都在反复地发生。

透过对于负面生命的透彻研究,你逐渐熟悉苦,一切存在不圆满的本质。

后记:慈心的力量

转化你的每一个经验 慈心

在一颗平静的心中,一颗远离贪、嗔与嫉妒的心中,慈悲的种子才可以发芽。

我们禅修的最高目的,就是开发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

先对自己修慈

一开始你自己先修慈,心存与它人分享善念的想法。培养这样感觉,对你自己充满仁慈,接受你自己真实的样子。与你的缺失和平相处,包容你的缺点,善待并宽恕当下的自己。如果求好心切的想法出现,放下它们。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想自己的心没有贪欲、嗔、厌恶、嫉妒与恐惧。让慈爱的心念拥抱我们,包围我们。

每一次你看到某人时,就设身处地地想,那个人和你一样希望离苦得乐。当我们接受这个基本信念时,就会了解彼此之间是如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每一次你看到任何一个人时,都要把这点谨记在心。希望他们都能快乐、平安和幸福。这个是会改变你的生命以及其他人的生命的修行方式。

我是在对他的头发生气吗?

当我们对某人生气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实在对那个人的头发生气吗?或是对他的皮肤生气?或是对他的牙齿、他的头脑、他的心、他的幽默感、他的温柔、他的慷慨、他的微笑生气?“当我们花一些时间整体件事那个人的成分时,我们的愤怒自然就减少了。透过正念的修行,我们学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与别人。这种了解,有助于我们以慈心对待别人。

慈心保护我们免于受到愤怒与嫉妒的伤害。

慈的力量,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是无边无量的。

因为差异的存在,修慈是绝对需要的。慈心,把一切生命结合在一起,当然包括你和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斯里兰卡] 德宝法师 著 赖隆彦 译 海南出版社 最近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写作,可能由于工作环境的改变的原因,在...
    QE121阅读 659评论 1 2
  • 我的前一篇文章《打坐》里有提到知乎大神推荐了《观呼吸》,我从网上下载了电子版,花了4天看完。禅修,对于大多...
    嘻嗦阅读 944评论 0 3
  • “黄蓉侧过头想了一阵,道:“唉,忘了也好。咱俩武功越练越强,心中却越来越不快活,反不如小时候甚么也不会,倒是没牵没...
    zignalyz阅读 1,142评论 0 0
  • 观呼吸,讲的是内观禅修,也就是呼吸冥想。这是上座部的禅修方式,上座部也称南传佛教,是小乘佛教,与藏传佛教、汉传佛教...
    Amber丶阅读 861评论 0 0
  • 内容节选自《阿姜查的禪修世界》第9章 只管做它! 吸进、呼出,就像这样持续下去!即使有人头上脚下倒立,也别在意。只...
    面壁者001阅读 1,28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