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笔下最惊悚的重逢:我们终其一生,能否走出童年的房间?

纳博科夫的《利克》也是关于流亡人士的故事,有点惊悚,有点复杂。

利克流亡在法国做演员,碰巧接了一部《深渊》,扮演里面一个叫伊戈尔的俄罗斯年轻人。剧中一位法国中年女士对伊戈尔产生了有罪的激情,而伊戈尔真正爱上的是这位女士的女儿安热莉克。为了营造神秘和纵欲的气氛,作者随手给这个家里加了一个阴沉顽固、意志坚强的老朋友,让女主角对伊戈尔的感兴趣引起这位老朋友的嫉恨,女主角又为伊戈尔看上安热莉克而嫉恨。

重要的不是这部戏的内容,而是利克在演戏的间隙遇到了小时候俄国的同学兼表哥科尔杜诺夫,勾起了利克梦魇般的往事。

科尔杜诺夫生性恶毒,少年时期曾残酷地折磨利克,让利克想起来就心生恨意又惊恐异常。

长大了还是不能摆脱——穷困落魄但依然恶毒的科尔杜诺夫逼迫利克到他破烂不堪的家里,拿利克的钱买烟买酒,向利克诉说自己这些年的痛苦残酷经历。

利克被迫忍受,最后好不容易解脱跌跌撞撞跑走,浑身不舒服,胃里难受,胳膊和腿仿佛不是自己的,还担心着即将到来的晚上的演出。最糟糕的是好像心脏病犯了。“仿佛有一根无形的尖桩冲他刺来,随时会将他盯住,动弹不得。”

忽然,他记起自己新买的鞋子还在那个恶棍兼傻瓜家里,一想起此事,盒子的模样太有刺激作用了,一切马上变得简单起来。他忘了胸闷,忘了迷迷糊糊的感觉,忘了恶心,爬回人行道,叫了出租车返回去。

……一个死人躺在洒满陶瓷碎片的地板上,嘴里打了一枪脸,炸飞了摊开的双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白鞋——

“这双鞋是我的。”利克用法语说。

个人的恶混合着集体的恶、时代的恶,分不清谁更恶,到底什么才是恶的原因?

成人后依然延续少年的恶,又因环境和形式而变质,最终毁灭了自己。

善良的弱者不应该一直被欺负。

小时的恶霸在长大后罪有应得,可他的心中为什么会有那么野蛮罪恶的东西,简直不能叫做“人”

结局让人既解恨又叹息!

最喜欢里面的片段:

这样的人就像一个有着好多不同房门的房间,其中也许有一道门直通美丽的花园,进入非凡人性那洒满月光的夜色深处,在那里发现精神上一心追求的珍宝。可是尽管如此,利克还是没有成功地打开那道门,而是选择了演艺之途。他在这条路上毫无激情地走着,像一个心不在焉的人寻找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路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