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什么这篇文章要上课本?你觉得它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讲,重不重要。不要说孩子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如何和别人相处的问题
约的时间已经过了,朋友还没来,你到底应不应该等?你看陈太丘的做法是什么呢?是你没来,我就不等,我就走了。你就通过这一个小事,你就能看出来陈太丘这个人的风格,刚正不阿。
有时候其实你对你的身边人也会有这种,就是这事其实不该我做,我为了不让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怎么着,我就咬咬牙,忍忍气,我就我就干了吧。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这个陈太丘是一个底气和原则特别强的人,他不纠结的。我跟你约好了这个时间,我一定要在这个时间前到,我等你来,但是过了你还不来,那我该走就走,我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结果呢,他走了之后,他朋友来了,然后就发生了好玩的事。
说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只有七岁,很小,在门外玩。
这个朋友来了,就问陈元方了,尊君在否?你看一开始,人家的这个表达是很客气的,叫尊君。一上来这个朋友其实没有意识到什么,他觉得就迟到了一会儿,所以没什么。
你爸呢?结果陈元方说,待君久不至,已去。这句话的回答也特别有意思啊。一般的小孩子,如果今天是七岁,碰到这么一件事,大家会怎么回答?一般说,你爸呢?我爸走了,我爸不在。但是你看这个陈元方,他怎么说?他加了一句话。他说等你很久,你没来。已经走了。这叫什么?这叫有理有据。
其实就哪怕这句话,你就看出这个七岁的小孩,他是一个脑子很清楚的人。但是,这朋友不高兴了,友人便怒曰,发脾气了,非人哉,这话已经很难听了。不是人,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跟别人约好了一块走的,结果把我扔开,自己就跑了。还算个人吗?
那这时候这个儿子应该怎么办?放在今天,很多人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骂回去,敢骂我爸,我跟你拼了。还有一种就是大人的事,小孩儿别掺和了,对吧,说不过别人。
但是你看这个陈元方,陈元方是该怎么说怎么说,君与家君期日中,你跟我爸约的是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没来?是你没来,对不对。不守信用的人是你,不是我爸,这是你错的第一点。
第二个,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你对着这个孩子骂他爹,这个事是不守礼数的。所以其实这个朋友接连犯了两个错误。陈元方有没有跟这个人对骂呢?其实没有,他只是在摆事实,讲道理。他在客观陈述这件事情,说你两个事干错了,第一个事是你没有按照约定时间来,第二个事是你对着这个小孩骂他爸爸。
一无信,二无礼。这朋友就立刻很惭愧,很羞惭,他知道自己错了。当然讲到这里就告诉你这个七岁的陈元方是非常厉害,什么叫方正,就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了,但是这故事还没结束。后面那两句还很有意思。友人惭,下车引之,这朋友觉得很惭愧,就下车来拉这个陈元方,拉小朋友,哎,小朋友别生气,就这种感觉。
结果,你看陈元方的反应很有意思,叫"元方入门不顾。"陈元方一开始在外面玩,现在也不在外面玩了,直接回家了。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是什么?
这是向你表达我的态度。你做错了这件事情,我的态度是很不爽,我要向你表达我的态度。
所以在这个文章,你知道它在方正篇的第一则。实际上,它有三个方正的表现
第一个方正的表现是陈太丘,跟他朋友约好了时间,结果你不按我们约定的来,那么我刚直不阿,我不用犹豫,我直接走。第二个是在这个朋友在骂这个陈太丘的时候,这个孩子也是一样的刚正不阿,直接跟他讲说摆事实讲道理。第三个是你错了,你还在这拉我哄我,不理你,入门不顾。
在今天,有多少人是在不断放弃自我,一步一步地没有底线,去讨好别人。那这篇我觉得被选到课文里面,一定有它非常重要的意义所在,但是我们在读的时候能不能读到这个意义,这就是你阅读的重要性。
转载自作者:邵鑫
作者介绍: 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超级语文课”第一季全国总冠军、《十月少年文学》特聘文学导师。他的语言非常的生动有趣,解读文章的角度刁钻,而且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