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民薅羊毛的“双十一”终于落下帷幕,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的销售总额再次打破纪录。
天猫“双十一”以成交总额2135亿元收官,京东“全球好物节”(11月1日-12日)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598亿元…全网战绩同比去年增长约24%。
“双十一”的火爆并不令人意外,毕竟从2009年开始,每一年的光棍节大家都在很卖力地消费,创造了从无到有的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从10号晚上开始,微信群和朋友圈变得异常宁静,因为你我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买到马爸爸破产!
这年头,有太多江南皮革厂倒闭,清仓大甩卖全场九块九,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九块九买不了吃亏,九块九买不了上当,再不买就没了!
闭上眼买买买,明天你就是最美的维纳斯。
02
我的微信里有一个神奇的群,里面的妹子们都超级会买东西。我买的399块的WMF榨汁机,她们150块就能搞定的同时,还能薅点赠品;她们有数不清的大额优惠券,常常一口气买十条裤子,算下来才几块钱一条;她们家的卷纸洗衣液都是成箱买,有时候一买就是五六箱;她们仿佛不需要吃饭和睡觉,成天活跃在群里,分享各种让我惊掉下巴的优惠。
我猜想,她们一定都有大house,能装下这么多的囤货,而且一定家底丰厚,不用工作也能心无旁骛买个不停,哪怕买来的东西一辈子也用不完。
直到“拼多多”上市,我才意识到,电商平台的受众是没有理财观念,认为花小钱是省钱,买的越多、省的越多的低收入人群。
商家太会抓住这群人的心理特点,打着“消费即是理财”的口号,让他们花更多的钱去买数量庞大却质量低劣的商品。
他们以为的四舍五入不要钱,其实是四舍五入没钱了。
03
都说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
本来我是不信的,毕竟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大家也在逐渐实现小康目标。
街上的LV随处可见,人人都用着苹果手机,年轻人标配椰子球鞋,奶茶已经卖到了30块一杯。
大数据却把我拉回现实: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折合每个月2164.5元;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与上年同比增长7.1%。
所以,大家去年平均才存了不到八千块?
有人说:你花掉的钱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变成你喜欢的东西陪伴在你身边。
有人说:存钱就是贬值,消费能抵抗通货膨胀。今年10000块的包包,明年能涨到11000块,房子也不带这么增值呢。
用“软通货”替代“硬通货”,用真金白银置换消费享受,自由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04
无论是选择购买低廉商品还是高价品牌,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法静下心来提升自我,而且入不敷出,很难实现原始积累。
薅羊毛需要进行比价、群内交流,有时候还需要做任务,比如天猫能量pk这个活动,有些朋友为了攒能量,没日没夜拉票积赞,坚持了十几天,最后兑换了一百块的红包。
虽然时间成本对于某些人来说等于零成本,但是躺赚模式仅仅存在于微商的朋友圈广告,别做日提宝马、月提豪宅的美梦。
精致爱好者则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掌握了解各品牌的发音、渊源、特色,在花呗、信用卡的加持下,购买小*书上最火爆的单品,拍摄n张图片发朋友圈广而告之;或是去网红店来个下午茶,哪怕要排一个小时。
既没有时间自由也没有财务自由的消费,注定是亏。
05
依赖“过渡性客体”,以消费满足安全感的人们,就像非要抱着旧毯子才能入睡的小宝宝,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自己的不自信。
要打破僵局,就必须做个理性乐观派,正确对待消费,只买必需品,活在当下,不为未知的生活买单。
毕竟焦虑是要花时间的,做梦也要花时间的。
没有馅饼会从天上掉下来,哪怕是真.锦鲤,也不能活得太任性,随意挥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哪天温水煮开了,没点真本事还真跳不出这口热锅。
认真干好本职工作,精于专业领域,碎片时间看看书,自我提升不要停。知识改变命运绝不是空话,肚里有货不怕衰世挨饿。
很多人叫嚷着要实现财务自由,但财务自由不是以东抠西凑或肆意挥霍的方式实现,也不是今天买只股票,明天就能翻番。原始资本只能靠长期积累,脚踏实地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不买才是真自由。时间和金钱给你的安全感,一定会高于确认付款的那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