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考试,学霸们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无论是速度,还是准确率,都远远的超过我们,老师问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学说,是因为他们写字快。老师说,好,那我们就单比写字。
于是让我们翻开字典的第一页,照着开始写,大家同时落笔,最后的结果你能猜到么?
那几个学霸并没有获得前几名。成绩总体来说,也就是中上。
比了两次。老师问大家,还是因为写字快慢的原因么,我们都沉默了。
接着老师带我们玩了第二个比赛,老师拿起一篇课文,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段开始读,我们听写,一直写到他话音落下为止。老师读的很快。
很多人连听清楚都来不及,更别提写了。这过程中,好多人放弃了。
直到最后,能够跟下来的,就那几个学霸了。其他人,早就放下笔,懊恼,发呆,羡慕别人,努力回忆……
什么原因呢?
老师一字一顿的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反.应.太.慢!”
那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老师说,反应慢你就输了!现在是输了成绩,以后是输了人生!
多年以后,我看最强大脑,看到那么小的孩子傲立于舞台之上,与成年人,与电脑同时竞技,几十位的数字加减乘除我都听不清楚,看着台上手忙脚乱的计算,人家已经在话音刚落的时候,答案就脱口而出了!
如果用十分钟来做个界定,人家秒算,那么十分钟有多少秒呢?600秒!也就是说,人家600秒做了600道题,而我们,600秒,可能才勉强做完一道题!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人家600秒,有600次机会,600次选择!
而我们600秒却只为自己争取了一次机会!没得选择!
放在人生的舞台上!600次选择,他接触并消化了600条信息,他有机会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加以发挥。他的眼里都是机会,他可以从事的事情太多太多!600次,他允许自己有犯错的空间,因为他有调整的机会!
而600秒只能赢得一次机会的人呢?他都来不及去辨别这个机会是否适合自己,却只能将这个机会视为救命的稻草牢牢抓住,即便是错的,也得承担自己的选择!600秒他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机会,即便是错,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我长大之后,看到的两类人的人生。
那些反应超速的人们,一直活跃的很好,风云变幻,他们随机应变。生活也是多姿多彩。
而那些反应迟钝的人呢?面临大学毕业的时候恐慌的心理逐渐加剧,不知道毕业后的人生走向,迷茫,不知所措……最后要么是父母给找份工作,要么是随波逐流。
我看到很多人,不满意自己的工作选择,但是,又不敢去对自己做个改变,因为没得选择。待在舒适区里,要么是羡慕,要么是懊恼。即便嘴上说着,这样挺好,实际上,那种酸酸的小嫉妒,还是会从表情,眼神中流露出来。
很多人只是忙于追流行,却意识不到有些话,是让自己露怯。
我在跟人做商务谈判的时候,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信息量太大,我消化消化!”很多人以为这句话是谦虚,礼貌。不加以辨识,就全盘接收,遇到什么场合都会作为结束语去使用。
但并不了解这样一句话,给对方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说话可是一门大学问。
我很少从长辈嘴里听到这句话。几乎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对于长辈,我们在聊任何新鲜事物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便他没有接触,不能及时回应,他也会非常耐心认真的听取,你不会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不耐烦。
最有意思的一幅画面就是我曾经陪同一位长辈去见一个客户,长辈六十多岁,客户将近四十岁,我只是个旁观者。那个客户在跟长辈请教专业问题,开始的局面很好。长辈耐心听他的需求,然后长辈给了他一些意见,其实说的挺慢的,他刚开始用笔,后来征求意见,问是否可以录音,长辈允许了,但是这个话题却在一小时不到的时候戛然而止!就因为这位客户边录音的时候,边说了一句话:“哎呀,信息量太大,我得好好消化消化。”长辈微笑了一下,不再往下说了。因为我也看出来了,客户已经是听的很吃力了。都开始有点木了。人在听取信息跟不上对方的时候,眼神会呆滞,也就是盯着一个地方不动。这个时候他已经跟不上你的思维了,或者停滞了,或者开小差了。
要知道这一个小时,客户用了40分钟讲述他的需求,而这位长辈才跟他说了十分钟左右……
这就是差距!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涌现,信息是就是金子,能够捕捉信息的人,是什么?是淘金者!
能够在这种黄金遍布的时代,成为淘金者,你一定会成为人生赢家!
怎样成为淘金者?那就是需要迅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
平庸的人眼中,那条河里只是布满淤泥,每天发愁,生活困苦,生不逢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转机,钱不好挣。
然而在淘金者的眼中,那条河里,全是金子,他每天都很开心,一次次跑到河里捞起淤泥回家。他有做不完的事情,他感谢老天,能够生在这个时代,生在这个地方,让他比别人都有机会去了解这里的形势,即便开始有人跟风,他依然能是第一个找到金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