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被人们称为“中世纪”。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天主教占据着欧洲人思想的统治地位,教会对人们思想进行禁锢,宣扬上帝至高无上,以至于社会迷信盛行,人的创造力受到压制,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埋藏在被宗教法庭冰封的土壤之中,难以获得发芽生长。
以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等著作为标志,近代自然科学渐渐摆脱神学的控制,才得以独立地兴起。随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16世纪达到顶峰,人的价值与尊严突显,束缚人们创造力的枷锁被打碎,思想禁锢被解除,各种基础科学理论和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科学研究成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由科学成果转化而来的物质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走在时代前列的各国精英们越来越相信科学的力量。“依据培根的归纳法,笛卡尔的演绎法和莱布尼茨的逻辑,人们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内创造了近代物理学和哲学”。在各国思想和科学艺术精英的启蒙下,上帝以及各式宗教神灵渐渐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质疑,也被一部分的信徒所抛弃。与此同时,在西方科技发展较快的那些国家,包括教会和教士在内的宗教势力受到科学实践成果的感召,同时也出于自我生存的需求,不得不随机应变并且与时俱进,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如此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技术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然后,在随之而来的众多科技成果面前,人们对于自身的智慧与力量变得前所未有地自信,甚至相信人类凭借强大科学力量的支持,将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最终可以上天入地,摘星揽月,改天换地。在19和20世纪之交,又有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尼采喊出“上帝已死”的口号。
以电气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世界历史进入到现代社会。人们进一步享受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带来的物质和经济繁荣。许多国家的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其中少数人还享受着对物质奢侈挥霍的超常体验。但是在另一方面,世界许多国家又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创痛,人们目睹了战后大国疯狂的军备竞赛,开始感受到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厉害,体会到这把双刃剑的危险。比如由科技主导下的现代战争的恐怖、核战阴影、生化武器的危害以及核泄漏的风险,又比如由科技发达引起的,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消耗,人类活动对于大气、土地和水源的污染,绿色植被的消失和全球气候变暖,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的工具化,人工智能对人的威胁和反杀、人有被自己所创造的智慧机器所统治的可能等等。
并且,就在人们享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快乐与骄傲,有可能陷入“科学万能”、“理性至上”以及“绝对真理”等的思想误区的同时,随着科学家对于基础科学更深入的研究,却意外地发现了许多新的疑惑,遭遇到了一时难以逾越的障碍。其中最令人困惑不解,最具代表性的坎要数“万有引力作用之谜”、“光的两像性”、量子的状态随着人的观察而“坍塌”以及“量子纠缠”现象。这些现象无论用经典物理学理论,还是用现代物理学理论去分析,都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解释,其中的不少还颠覆了现有的科学常识。
在这些无法用人类正常逻辑和科学理论去解释,非当前的人类思维所及,又是在多次实验中重复出现的神秘现象面前,部分科学家不得不回顾并重新审视了关于“上帝”的说法,又重新严肃地思考着有限与无限、人的灵魂的有无、人类认识世界的边界、物质的实在性、平行宇宙等世纪之问。
而且,即使在量子力学尚未诞生,“量子纠缠”等现象尚未被人们发现的那些年代,像人类先知与科学精英牛顿、开普勒和法拉第等人,在面对了当时触及的不少科学难题后,在孜孜不倦进行科学研究得同时,还是依然信奉着上帝,或者到了晚年从内心皈依了“上帝”。
但是至今人们对于科学的种种担忧、质疑与反思,并不代表科学已经山穷水尽和走投无路,更不能说明科学技术已经沦为吃人的妖魔,也并不表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科学真理”都是一场虚妄,或者只是一种自圆其说。因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毕竟给了全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令人惊诧和兴奋的巨大物质利益和思想进步,开创了如今繁荣和平的新时代。毕竟“科学”也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说也好,科学的相对真理性,早已被好多时代人们的亲身实践所验证。
总之,科学与技术可能有它的适用范围,但它们基本上都能够应用于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给人类带来的普遍脱贫、生活舒适便利,人均寿命大大提升等福利有目共睹。
按照康德的二元论:人类只需明白和解释得通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即这个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思维所能够把握的现象世界,对于现象世界背后的物自体即“自在之物”,由于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对感觉到的现象要素经过了来自于先天出厂设置逻辑和范畴等的时空整理,是无法真正把握它的内涵与实质的。所以有时候人们不必刻意地去追究现象的本体和本源,即使去追究也可能是在做无用功。科学仅仅是一套可以对观察和感受到的事物现象进行自圆其说,而且行之有效的理论。又因为“自在之物”属于上帝管辖的范围,所以人类只需要去信仰它,只需要对它保持虔诚与敬畏。
由于康德本体现象二元论等的启示,现在进而有人相信,在人类所能感知与认识的这个现象世界背后,才是上帝和造物主存在的,为人类所无法通过实践和逻辑去把握的本体世界。他们把人类比喻成商务中心大厅里的“鱼缸中的金鱼”,或者农场中被饲养的火鸡。鱼缸外面的世界则形象地类似于柏拉图所指的洞穴之外。现代科学与技术就是金鱼们变得聪明开窍,渐渐掌握了“鱼缸”这一特定生态环境中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并且加以有效利用的思想成果和记录。比如什么时间会有食料投放,什么时间水草会被除旧换新,什么时候鱼缸中的水会重新变清,什么时候出气管口会持续冒出气泡等等。至于鱼缸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是否可以通过探索与思考,得到与客观相符的认知,到目前为止,金鱼们似乎没有多往这方面去想,即使有所觉察,它们也没有进行研判和证明的时间和能力。而身处鱼缸外面,那些非金鱼们的目力所及的衣冠楚楚、每天按时投放鱼食,每周定期清洁换水,并且采用各种款式的水温与含氧量调节装置等,不断调节着鱼缸内部世界生态平衡的人形生物,也许正是被那些每天优哉游哉逐食嬉戏的金鱼们所膜拜的“上帝”呢。
当摆脱尘世的虚荣与各种现实的念想之后,人在静心独处时想想也是如此:人类正是像极了商务中心大厅里的鱼缸中的金鱼。回到现实,在那个熟悉的鱼缸中,也有着“上帝”创造的山川、峡谷、沙漠与平原。鱼缸中靠近大厅灯箱和暖风机的那一片区域,从地理位置上讲应该属于温带气候,金鱼们喜欢在那里聚集;鱼缸中靠近西北侧风口,比较寒冷与黑暗,少有金鱼光顾的那一带区域,则类似于地球的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带。而鱼缸中那条虎头,有些像办公室内那位身材壮实,步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像是在夯路的小伙。那条黑珍珠,像极了隔壁那位常在过道上露头,走路时腰枝微摆,衣裙飘飘,所到之处,扬起一阵香气袭人的春风的女士。这两条金鱼原来都是鱼缸国科技类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它们曾在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写道:每天上午九点,头顶上方的圆形口喷出醒脑提神、并且可以续命的气体。每天下午两点,左边的嘴形管中会吐出香喷喷的,味道养舌的固体水蚤……
还有那条矮壮的,游姿生动的鱼,脑袋中的想法比较接近人类社会中的思想家康德,那条稍显肥胖,游姿稳重的鱼,对鱼缸中生态境况的认识,则有些类似于人类社会中的思想家休谟。
2019年初稿
2021-17-12第一次修改
2022-2-23第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