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过一个公园,公园里有很多晨练的人,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于是,找来再读一遍。
《我与地坛》文字平淡朴实,像是再讲与作者无关的事情,在讲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就忽地失去双腿的人,讲有残疾儿子的母亲。娓娓道来,哀伤中透着坚韧。看似叙事散文,文字美的更像是抒情诗。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是作者进入地坛的开始,他从这里思考迷茫的生,思考最多的就是生与死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了。”这就是思考的结果,面对现实,拖着残缺的身体活下去。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哪里是加倍的。”,“在儿子快要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熬不住了……莫非她来到世上是为儿子担忧的,却不该分享我一点点快乐。”这是对母亲的追悔。“有我车辙的地方,就有母亲的脚印。”这一句话,就让我落下泪来。母亲走的太早,没能看到作者在文字里重生,在文字里享受到的快乐,这是作者最大的遗憾。
在地坛里牵手散步的老夫妻,唱歌的年轻人,喝酒的老人,美丽而又智障的小女孩,生活中的不如意,命运的打击,都让作者在这些积极向上生活的人身上找到了勇气。
史铁生把从痛苦到绝望,到挣扎再到摆脱,最后找到生活寄托的过程,写的悲怆、感人,真实又不矫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