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埃斯特庄园和哈德良大帝别墅是临时增加的行程,比较小众,较少看到推荐攻略,却是此行的意外收获,如果在罗马有4天以上的时间,去郊外吹吹风是不错的选择。9月28日上午我们去提了车,规划好绕过ZTL的路线,开启我们4天的自驾之旅。
拿到车时有点懵,是一个没有见过的牌子,上网查了才知道,这款SEAT车,来自西班牙,在西班牙工业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更主导了整个西班牙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改变西班牙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传奇的作用。哈哈,从一辆车,看一段历史,也是旅行的增值收获。这是辆柴油车,省油,动力出色,4天的表现可以打95分。
第一个目的地是埃斯特庄园,在距离罗马大约30公里的拉奇奥地区的Tivoli小镇。跟着导航我们很顺利上了高速,顺利驶出高速。天空晴朗,棉花糖般的云朵落在路的尽头,仿佛往前走就会被融化一样。
这一段我们又遇到了小插曲,明明看到了城堡的尖顶,导航却把我们导到了当地的民居,路窄而陡,完全找不到北。我们就在只能过一辆车的小道上绕来绕去。
这张意义特殊的纸片我们一直带回国,当时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在居民区里倒腾自己车的长腿帅哥,他不懂英文,当他终于弄明白我们的问题后,开始用意大利文给我们指路,用上了肢体、表情、语气词。。。情急之中,闺蜜机智地拿出随身带的小本本,帅哥留下了这个记录。这张小纸片记录了善良、好心和旅途上温暖的真情。
在帅哥的指点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埃斯特庄园。庄园的主人叫做伊波利托•埃斯特,华丽丽的庄园背后隐藏着他深深的痛苦。他是一名富足而有野心的红衣主教,五次竞争教皇失败,于是他将自己的财富、野心、甚至愤懑一股脑投入到庄园建设里,每次失败后,庄园就变得更大,更豪华。在不断的补充完善中,埃斯特庄园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园林的典范。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水是这里的灵魂,这是个可以听的花园。最神奇的是,庄园内大大小小几百多个喷泉,没有一个水泵,通过重修全镇的供水系统,拦截水流,全靠压力引水喷泉。真是太神奇了,不愧“千泉宫”的美誉。这一面墙有100个泉眼,同一个喷头,一路走来,所有的水都以一致的流速流动,如同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
在这个花园里,文艺复兴的建筑师重新发现了中断了数千年的用水艺术。他们通过落差,控制水的流速和方向,用不同大小的水管和喷头,制造出一个悬挂式的花园。
埃斯特庄园的位置在一片坡地上,视野开阔,落差有近50米,想必这也是它能成为水花园的前提。它没有花团锦簇,漫步其中耳边是潺潺水流声,眼前是葱葱绿色植被,特别贵族大气。
庄园的主体建筑在整个花园的最高层,建筑完整地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贵族府邸的格局及装饰风格,虽然人去楼空,但它的贵族气质在那些墙面上、窗户上隐隐约约还能感受到。
告别了埃斯特庄园,我们向哈德良别墅出发。这两处都在Tivoli小镇上,驾车没费什么周折,一会就到了。
哈德良是古罗马历史上名誉卓著的五贤帝之一。他出生于西班牙一个富裕的移民家庭,是前任君主图拉真的远房姻亲。哈德良为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立下了功劳,同时,他在诗歌、数学、建筑和绘画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哈德良统治时期,被后世誉为理想的盛世,歌德曾经说过,如果他能够挑选生活的时代,他最愿意生活在哈德良时期的罗马帝国。我们之前听过一段特别美妙的竖琴的地方,就是哈德良大帝为自己建的陵墓,这位帝王有点任性。
按时间看,这个别墅应建于埃斯特之前,随着罗马的衰落,其中的文物不断遭掠抢,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但在残垣断壁里,依稀可以看到当初的匠心,水景覆盖整个园区,浴场、运河、池塘、喷泉、瀑布与花园的景致交相辉映。
这次去郊外的收获是认识了橄榄树。橄榄树不用滤镜便会呈现出特别的灰绿色调,圣经题材的油画里,白色的鸽子衔着绿色的橄榄枝,就预示好消息来了。橄榄树在我的印象里是古老的、神圣的,在起伏的山坡上,在渐阴的云层下,橄榄树便成了一幅画。
看到一只大花猫,不理人,自顾自躺在台阶上,有猫固有的“民工揣”,突然就想Yuki了。
路过小镇的教堂,里面在做礼拜,我们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被虔诚的气氛感染了。
在罗马的最后一夜,我们商量着好好享受一下属于我们的天台,于是去超市采购些吃的,超市里盐的品种不多,包装也简单,价格也不贵。
罗马的最后一夜,吹着风,喝着酒,聊着天,对又一段新的旅程充满期盼。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