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计划1-怎么抛弃错误的思维模式?

0. 大数据分析

2018.7.29 数据不说谎,已经入坑,以下的观点已经是过去式了。

1. 为什么现有的思维模式是错误的?

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是有一些有用。
—— 伯克斯 (George Box) 和德雷拍( Norman Draper)

今天发现自己有一个大问题,我看了太多负面信息和问题(简称轻易被洗脑),我经常用旧有和极端的模式去预测这个世界。

大脑模式是“记忆-预测”,大脑构建起认知世界,如果构建起来的世界是错的,那么无法得到正确答案。如果不改变想法,很难打破这样的僵局。

改变思维模式第一步就是筛选信息,重建另一个预测模型。然而,这个模型只能是好一点,不可能绝对正确的。

1.1. 怎么筛选信息?

1.1.1. 信息的来源可信吗?信息可信度多高?

网络使得信息传播十分便捷,社交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发表意见。信息数量十分庞大,然而信息量可能很小。在微博甚至是新闻网站,大多数信息是“二手”转述的。转述过程中可能加入编写者感情和偏见,同样的信息不同人转述出来天差地别。

即使编写者获取一手资料并处理数据,得出各种各样的报表。报表看似十分科学客观,十分正确,但是数据处理的过程可能是错的,得出的结果也是错的。

1.1.2. 信息数据是否存在偏见?

编写者可能只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知识工作者,或者靠写作挣钱的职业写手,说到底是靠流量挣钱。为了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流量,他们可能歪曲信息,销售焦虑、功利、成功学。有一些则是贩卖人设,所有的理论都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

1.1.3. 为什么需要这些信息?

这些信息是你内心需要的,还是卖家希望你相信“自己需要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其实是注意力,是人的时间。注意力创造价值,卖家则做出各种努力抓住你的眼球,吸引你的注意,简称洗脑。

(1) 社交网络平台

大V能销售课程、广告、书籍。高流量(关注度)其实等于以前的“广告”,大V靠世界观吸引受众,而受众则希望通过购买服务变成和大V一样厉害的人。这些互动和数据则给平台创造了大量数据,平台获得更大的影响力,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等创造其他价值获益。

游戏中玩也是生产力,高阶虚拟账号和高阶道具能在现实世界中交易获利。(游戏是虚拟社交网络)

(2)团体与阶级

人类抱团是为了维护所在团体的利益,也就是自己的利益。

一个团体的支持者越多,影响力越大,那就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个团体,影响力更大。简单说就是“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每一个人的观点或多或少都跟自己有关,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希望获得“粉丝”,其实是希望“粉丝”认同并传播其观点。观点足够大众时,则可能影响整个社会价值观,从下至上影响整个国家的立法、政策等等。(但中国还有很多是从上至下推崇观点的。)

所以大V获得的不一定是有形的价值,也可能是无形的价值,通过巩固团体和阶级的利益,获得社会支持,从而巩固自己的利益。

2. 什么思维模式是对的?

死心吧,不存在的。

正如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神,没有能解释一切现象的科学定理,没有通用的人工智能(暂时),世界上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思维模式。套用哥德尔定理来玩一下,这是一个有趣的悖论。

如果有一个(套)思维模式是绝对正确,倒推其他的思维模式就是错误的。那就可以假设“一个思维模式是错的”是真命题,那么这个思维模式就是错的(字面意思),这个“真命题”立刻就会变为假命题。

所以要加入层次性,“在我(一堆背景)理解的范围内,这一大堆限定条件ABCDE...下”,这个思维模式暂时比较正确的。

谁会这样写啊?这样还怎么卖钱??

一点都不抓人眼球,还十分无聊,限定这么多东西,你是写论文还是写爆款文章啊?我还怎么卖我“全知全能”的人设,我怎么洗脑别人相信我的理论???

所以没人这样写对不对?

所有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文章,几乎都是在销售情感。简单分几类:1.对现有状态的不满。 2. 对未来发展的焦虑。 3.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对未知的恐惧。5. 等等

然后告诉你简单的解决方法:本质就是买买买。

买课!买服务!买商品!买投资!

其实都是割韭菜。他们推荐的不是最好的课程和服务,最好的合适你的未来,而是你(被洗脑后)希望的未来,并且是自己提供的服务。

“情感专家”鼓吹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利用的是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但问题是幸福生活跟感情或婚姻不一定的相关的。然而他们不会加限定条件。极端点的案例就是不婚者和非异性恋者(有重合)。例如无性恋者甚至都不喜欢人类啊!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法,提升颜值身材,个人价值等等。挑选的全都是幸存者偏差下的好案例,从不提及“即使有这些条件,依然不幸福的人”。

而(现阶段的)论文告诉我们,幸福与否主要看你是个怎样的人,乐观者——恭喜你,你十分幸运获得这辈子很大可能都(主观)觉得自己很幸福的大奖。悲观者——恭喜你,你十分幸运地遗传了人类高竞争力基因“未雨绸缪”,基因希望你对未来有更充分的准备,所以你很焦虑。即使你是亿万富翁你也很焦虑。

其他同理,不说了,反正就是不要轻易相信所有的理论。

3. 怎么调整思维模式?

时时新,挑选比较好的一种。

(1)承认人类的局限性。

承认自己无法做到全知全能,承认自己存在偏见。

无论怎样,一个人的世界观很大程度取决于外部因素:家庭环境、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阶级、教育、个人经历等等。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一样,每个人认可的价值观可能是在此条件下对其最有利的一个。

而人类的时间有限,接触的信息有限;脑部容量也有限,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在找到新的更好的思维模式前,一个人可能会抱着错误的(不太好的)思维模式。

放过自己,原谅过去的自己。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那已经是你认为最好的选择。

(2)“成长”模式

思维模式是可以成长的,像你的大脑一样会变成熟。

错误不可耻,重要的是成长与改变,从错误中学习、反省、总结、改变。以前傻,不代表一辈子都会傻。

(3)批判性思维。

逻辑与角度。

很简单,反过来想一下。站在卖家角度想一下,逻辑反过来想一下。

(4)深度与广度

需要结合吧,毕竟时间精力有限。选择比白努力重要。

少数技能做到深入并且专业,其他保持开放心态确保知识广度。


附录:
“思维模式”也可以叫“观念”。
(写太长了,丧失了思考的乐趣....)
字数:2382
用时:2:04 (时:分)
时间:2018.1.6 [v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