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回认识哲学时,是在高三的一次政治课上。因为我是一名理科男,和所有理科生一样,政治课是用来学习数理化的,哪怕是政治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的,我也没有太在意,其实当时的政治课本上是一些生硬的概念性知识。现在再翻翻政治课本,发觉哲学在课本上也只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概念:什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看了一头雾水,让人没法对真正的哲学产生兴趣。
我真正对哲学有所启蒙是在高三的一次语文考试中,那时候试卷中有一道人物传记的题,选自周国平的自传《岁月与性情》,他写到自身的经历和思考的精神困惑问题,类如生命的意义、幸福和苦难、爱和孤独等,当时我对这篇文章产生巨大的共鸣,使我忘记了那是在考试,结果那次语文考试考得很不理想,但我把作家周国平的名字记下来了。
也许我是一个成长得比较快的人,在高三的强大压力下,本该是中年人的精神困惑问题,我就开始思考了。那时我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与同学相处时有一种不和群的清高,所以我的内心中有很多苦闷,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以为那时候自己得了心理问题,在高考前的一个月,我找到了班主任去谈谈自己的心理,班主任对我感到很惊讶,但他只告诉我这些人生大问题不是我这个年龄应该去思考,对待好高考才是重要的。话虽如此,但我带着强大的心理压力迎接了高考,很不幸,我落榜了。
高考后,我与父母因成绩问题发生了矛盾,那段时间里我是极其痛苦的。幸运的是,偶然的一次到书店里看到了周国平的《幸福的哲学》,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并成为我与哲学谈恋爱的开端。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瞬间忘记了高考失败带来的痛苦。感觉这本书就是一个朋友,静静地与我在谈心。
后来,爸爸妈妈规劝我去复读,我听从了他们的安排。在复读的那一年里,我的压力自然也是很大的,并且得了抑郁症,但我在教室柜子里偷偷藏的几本哲学书,遇到痛苦时,拿出来看看那些哲学家思考的人生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形而上学?幸福是衡量生活的标准吗?这些都成为我解除抑郁症的重要方式,并从哲学中得到人生很多问题的思考方式。
不仅如此,我还因此从书中认识了尼采,尼采的哲学体系主要集中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作为学术著作的书,一开始我自然是看不懂的,但知识面更广后,回过头看时,它其实也并没有很高深,我还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而且发现它具有很多我需要吸收的知识,尼采在这本书中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对一百多年前的德国社会提出了很多批判性的观点,而在我们的中国社会,特别对于知识分子,他的哲学思想是相当有意义的。第二次高考前,大家都过度紧张,我还偷偷在备考时写一些哲学感悟。由于心态好,我最终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这也算是哲学为我尽了一份力。
后来,对哲学这门学问有了更深了解后,我发现它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它其实是在教会我们用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并且不存在标准答案。在今天的功利化时代,虽然人生哲学并没有实用价值,但我发觉它是无用胜有用。类如面对苦难时,哲学就教会了我用一种超脱的眼光看待,想一想人生的大问题,比如人总是向死而生的,干嘛要在乎人生暂时的痛苦。这样,我就保持了一种乐观的心态。我在青春的时光里遇见哲学,它是我最好的恋爱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