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地名:那个姓氏
>> 忽然间,在一块阴沉沉的石头上,我虽然没有见到稍微光亮一点的颜色,却感觉到有一条摇曳不定的光线想要把它的光芒释放出来,似乎在作出一番努力,要现出稍微光亮一点的颜色。再过一会儿,阳台成了一片苍白,像晨间的水面那样反射出万道微光,映照在阳台的铁栅栏上。一阵微风又把这条条光照吹散,石头又变得阴暗起来;然而这万道微光像已经被你驯养了似的又回来了;石头在不知不觉之中重新开始发白,而正如在一首序曲中最后那些越来越强的渐强音,通过所有过渡的音符,把唯一的那个音符引到最强音的地位一样,只见那块石头居然已经变成晴朗之日那成了定局、不可交易的灿烂金色,栏杆上铁条投上的影子现出一片漆黑,倒像是一片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植被,轮廓勾勒得纤细入微,显露出艺术家的一番匠心和满意心情,而这些映照在阳光之湖上的宽阔而枝叶茂盛的光线是如此轮廓分明,如此柔软平滑,又是如此幸福沉静地栖息在那里,仿佛它们知道自己就是宁静和幸福的保证。
>> 我们曾经认识的地方现在只处于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世界,我们只是为了方便起见,才给它们标出一个位置。它们只是构成我们当年生活的相邻的诸印象中间的一个小薄片;对某个形象的回忆只不过是对某一片刻的遗憾之情;而房屋、道路、大街,唉!都跟岁月一样易逝!
历时2个星期,终于看完了这本著作的第一部,感觉是要继续入坑的。这部以意识作为时空转换的工具、讲述不同时期故事的书,确实一部很棒的作品,当然在斯万之恋那里显得十分拖沓,但是另外部分还是很美的。作者笔下的文字十分优美,而其形容的事物也是新奇而形象,很值得拿来模仿当作写作训练。在贡布雷的日子,常常让我想到小时候在乡间的快乐时光,那个教堂、中塔于作者的意义,大概就同青砖黛瓦的老房子、开满桃花的小山坡于我一样,只是布鲁斯特的教堂和钟塔或许还在,而我的老房子早已消散了我们的气息变得孤独而衰老了,而那个小山坡早已没有了桃林的踪迹。
在第一部里,印象较为深刻的两段感情:斯万与奥黛特的成年人之恋与“我”与希尔贝特的少年之恋。前者让我感到复杂、纠结、头疼甚至厌恶,而后者则让我觉得清新、欢喜,即使只是起源于一人之爱,也让我觉得爱情是如此美好。我想这或许就是青春已逝的成年人与正处于青春期单纯少年的不同,就像1988里少年的阿泽和德善在老去之后变得不再那么可爱,沦为世间普通人一样。我想,我的人生是否已经错过了那个最好的恋爱季节了呢,但是已经来不及去后悔了,不管怎样度过青春,到最后都是会后悔的。
这一部的最后,“我”一边回忆着斯万夫人当年的风华,一边感慨现世的落差,理解了最美好的东西都会随青春一起逝去。我想每一代人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刻的,在自己的青春时代里浑然不知,许多年后才发觉原来那是最好的日子。追忆逝水年华,年华可真像流水,谁也砍不断它抓不住它,脚步匆匆,总会有新的一波儿活水接上来继续流动。路过的人听到哗啦啦的水声,觉得这声音美极了,可是也不能将双脚置于同一条河流中玩耍去。我们最终都会变成普普通通的大人吧?那么请在最年轻的时候,给自己多制造一些美好的回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