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别人的认知世界,寻找一片全新的陌生领域,有可能重新找到自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本书——《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章东磐先生的作品。我被书中的内容感动了,那些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老兵,曾经被遗忘的老兵,他们的故事进入了我的视野。作者采访过程中,真情地讲述,让我感动。尤其是老兵那句“我现在一个月可以吃两回肉了”,而当他得到每月200元的补助时,老兵激动地喊出“共产党万岁”。这里记录的是发生在21世纪的一幕,让人震撼。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已经变得麻木了,难得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心动。
读书,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换一个心境,换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从中寻找自信。在阅读中,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通过对章东磐先生书籍的阅读,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有关松山战役的历史,顺着这条线索,我找到了余戈的作品——《1944:松山战役笔记》,那些天,我只要有时间就读这本书,有时候,晚上做梦也能看到书中描述的场景。微观视野下进行的历史研究,实地走访调查,让松山真正的进入读者的视野。战争的残酷、环境的险恶,牵动着我这颗平静的心。后来,我又购买了他的另外两部作品《1944:腾冲之围》和《1944:龙陵会战》。十分厚重的两本书,只可惜,还没有读完。我发现,慢慢的,自己缺乏了一种继续读下去的勇气。也可能,生活,让我有了一点自信,暂且不用通过读书去寻找吧。
前些日子,一口气读完了萨苏的《寻找邓世昌》、《京城十案》,还有关河五十州的新作《一个民族的远航》。那种迫不及待的阅读的感觉,好久都没有了。尤其是《一个民族的远航》,留美第一人,容闳,给我印象太深了,这也这是吸引我阅读下去的动力。后期的唐绍仪和袁世凯,鲜活的人物性格,在与命运进行抗争中,多了几分悲壮。可惜,后来的留学计划没有被真正的实施下去。
我对容闳这个人物是很同情的,无论是境况还是遭遇。还有第一、二批留学美国的民族精英们,他们的远航是带着民族的希望,也有个人的希望。那批人被迫回国之后的所遭所遇令人唏嘘。晚清的那一刻,令人痛恨也让人无奈。后来的容闳一家虽然远离祖国却始终致力于为国家服务。
今天闲来无事,索性把《张作霖大传》拿出来读一读,读一种类型的书读累了,我喜欢把不同的书拿出来一起读,串换着人物角色,不容易产生疲倦感。进入书的世界里,忘却现世的繁杂,不失为一种重建自信心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