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随后的3百年多年的时间里,心理学各个流派都发展蓬勃,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行为主义更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在三大流派后发展出新的流派,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其中更是以叙事疗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最为代表性。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简称SFBT,为英文名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的缩写,作为后现代流派的代表,其人性观和原来的三大流派会有一些区别,接下来就来逐一的分享SFBT的人性观。
1、相信每个人是独特的,是有资源与潜力解决自己问题的。
关于心理咨询有一个这样的段子,一位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师逝世了,他的一群来访者在他的葬礼上大哭:“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传统的心理咨询有的时候会做一些长期的心理咨询,短的可能好几年,长的可能长达十年八年,这就对来访者对咨询师造成了依赖,人生都离不开咨询师。这个除了是因为可能咨询师在这一块处理上产生了反移情,让来访者去依赖自己外,也跟传统咨询这种咨询的人性观有关,咨询师是来帮助来访者的。但在SFBT里面,咨询师是相信来访者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是帮助来访者建立目标。在上许维素老师的课程的时候,许老师说:“一个真正成功的咨询是当来访者离开咨询室的时候,他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咨询师,只记得自己的目标。”
2、问题的解决之道存在来访者的经验之中,来访者最了解自己的情况。
SFBT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来访者是自己生命的专家,他具备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能力和资源,只是现在自己因为陷入在问题当中,没有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咨询师并不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发现和发掘他的资源和能力。
3、来访者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已经尽全力了。
没有一个来访者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寻找咨询师帮忙,他们一定是自己已经跟困境已经斗争过了,最后依靠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困境才来寻找咨询师的帮忙。对于他们,我们不能有过多的苛责,很多在我们看来简单的事情,也许他们已经拼尽全力去做了,他们已经非常努力了。
4、来访者是愿意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的。
任何一个咨询师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一种情况:阻抗。阻抗简单来讲就是来访者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进行的一种现象。阻抗的产生有非常多的原因,但在SFBT里面,咨询师认为来访者是没有阻抗,只是咨询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来访者是愿意去实现自己的想法的。
5、一个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决定。
“强迫性重复”“童年创伤”这是很多咨询师都喜欢挂在嘴边的词语,在他们看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童年的重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修复童年的创伤,所以他们会和来访者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去回顾过去,去修正童年的创伤。但在SFBT看来,过去并不能决定现在,人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被过去所决定。SFBT承认过去的经历对于来访者的影响,但不认为它可以主导甚至决定来访者的现在,来访者的现在是由来访者自己决定的。
6、来访者不等于他们的问题,来访者是来访者,问题是问题。
在后现代主义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问题不是问题,认为问题是问题才是问题,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口,但确实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什么是问题?问题是被人定义的,比如说一个人喜欢在人群里暴露自己的身体,你说这个人有问题吗?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看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如果这个人是在自己的家里暴露自己,那这样子的话有问题吗?这样就没有问题了。没有影响他人,他怎么喜欢暴露自己是他的自由。但在非后现代主义的人眼中就不一定了,喜欢暴露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童年的未被解决的冲突,是不是自己有什么不合理的信念,而实际上是,问题并不是问题,你认为他是问题才是问题,每个人都有活着的自由。同样,很多咨询师会把来访者和问题混为一谈,但实际上的情况是,来访者是来访者,问题是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来访者的问题,而不需要去解决来访者,来访者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觉得是问题那就不是问题。
SFBT自创立以来,深受很多咨询师的喜爱,作为短期疗法的代表技术,他能够在4-6次的咨询里面快速有效的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是带着问题生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定要去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因为每个人活着,都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