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一个蜚声国际的小说家,一个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初识余华是读了他的《许三观卖血记》,当时被他的作品风格深深地吸引,于是成了他的铁粉。《在细雨中呼喊》《活着》《第七天》作品里的人物形象都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尤其是《活着》第一次读它,眼里满含泪水,为了富贵一家子的悲催命运深深地哀悼,第二次读它,我在家里嚎啕大哭,为那个时代的普通大众的悲惨命运哭泣。哭完以后又为富贵感到骄傲,虽然命运对他不公,可是他却活的最坚强,最坚韧。他的生命是苦难的,但他的生命也是完整的。
《兄弟》这部作品,余华同样运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尖锐和辛辣触动你的心弦,直抵你的内心。 在那个动荡纷乱的年代,在那个激流湍急的时代,在那个精神和思想比较禁锢的年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何其坎坷。
上部作品中,宋凡平的人物形象最鲜活,一个高大,魁梧,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中学教师,出于正义在粪池里面将死在粪池里的李光头的父亲托了上来,于是开始了宋凡平与李兰的缘份。两年后宋刚的母亲去世,后来李兰与宋凡平组成了家庭。李光头与宋刚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就成了一辈子的兄弟。在宋凡平被"红袖章"批斗的时候,他一直都在保护着两个儿子的内心,保护着他们的世界观,让两个孩子在充满阶级斗争的社会里天真烂漫的活着,一个父亲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有点像《美丽人生》里的父亲。宋凡平对李兰这个妻子也是充满着深深的爱意,信守承诺的他,在即使被关进监狱里也要偷偷跑出去接从上海治病回来的妻子,后来被红卫兵活活打死。
看到这里,眼泪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感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不易,感叹于处于那个时代人们的蒙昧。在李兰将死之际,余华用了细致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女人的短暂而苦难的一声,她一辈子都活在了别人的评价里,幸福于她是那么的短暂。她最放不下的就是两个孩子:李光头与宋刚。我的心也被揪着, 我像李兰一样也为两个儿子担忧着,忧虑着。兄弟俩人以后的命运将会如何?
下部作品中,余华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兄弟俩形象: 李光头,一个粗俗而慷慨,狡猾而奸诈,喜欢"金钱,天才和女人"的男人,一个什么都敢于争取的人,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成了社会的弄潮儿,最后成了富甲一方的一艘万吨邮轮。一个财大气粗的光头,在自己发达以后,却从未忘记他的兄弟,知道自己兄弟生病了,偷偷接济宋刚一家。可是却在故事的结尾睡了兄弟的女人,颠覆了人伦礼仪。
宋刚,一个老实,本分,木讷,善良,重情重义,极善于隐忍,愚钝而忠诚的男人,一个温文儒雅的男人,一个书生气十足的男人。在什么时候都会想到自己的兄弟。在李光头追林红的时候当起军师,后来发现林红喜欢的是自己的时候,为了兄弟情,拒绝了林红无数次的他,内心受尽煎熬,最后因为李光头的一句话,才敢于去追求自己所爱。在自己的兄弟落难之时偷偷救济,自己忍饥挨饿也要让自己的兄弟有一口吃的。这样一个善良的男人,却在时代的变迁中下了岗,生活拮据窘迫的他到后来因为与兄弟绝交后没有脸面去求助于自己的兄弟。在最后知道自己的兄弟与自己的妻子睡在一起后选择了卧轨自杀。宋刚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余华通过对两个兄弟的命运沉浮,展示了中国四十年的历史变迁。李光头象征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宋刚则代表了被时代抛在后面的一切。
余华在作品的最后,这样出其不意的构思,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性,人性的贪婪,自私,丑陋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余华在整部作品中用滑稽怪诞夸张的方式隐射了对当时发展中的中国的社会问题的批判,充满了他对整个社会辛辣与深刻的批评与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