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教育普及,我们这批人总是早早的读上了书,在零用钱还只有五毛的时候憧憬那些轰轰烈烈上床堕胎的青春恋爱,在该轰轰烈烈上床的恋爱的时候读那些人生哲理。总是向前看的,总是知道很多道理,总是越来越能说。
“由于这种虚拟性,便造成这种先天性的缺陷:空想。”
我们仿佛觉得,读了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忙碌起来,就不必挣扎。然而每个人都还是逃不过那些心情的高潮与低谷,互相分享着那些自命不凡的清高,然后虚荣地妄自菲薄。最近老叨念着说想谈恋爱想出家,没经历,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都不甘心自己想不明白。徒用读过的心理学皮毛安慰自己,说白了,日子蹭着蹭着过,总各有各的活法嘛!
-22/9
我一直都特别喜欢那种句子里生僻的搭配,特别憧憬那种文艺范。在我的小学初中,这种执念带来的结果就是写东西随心所欲,只求读起来新鲜。直到现在才稍微明白点“语言的目的就是表达和交流”的道理,慢慢贯彻下来。以前喜欢的这样惊喜的句子,大概就是明明是被米饭所吸引却执着于肉燥的小学徒吧。这样的小学徒,也要开始慢慢琢磨起卤肉饭了。
-24/9
“性与政治”……两个都不懂。
或者说,对于懒惰得不想思考复杂问题的我来说,本来就什么都不懂。
-1/10
“中国的文字其实是剥夺了大多数人享用的权利,专为极少数人服务的,是文字的奴隶制社会。这文字的贵族阶层炼丹似地炼着每一个字,将其锤炼得精美无比,充满深奥的默契,有着高级的趣味。”
看这一句简直觉得膝盖都要跪碎了,显然我是不属于极少数人之类的。
-1/10
“文字最经不起的恐怕就是浅释的磨蚀,浅释所造成的约定俗成的后果,最终是断送文字的性命。它使它成为另一个,原来那个死了。”
-1/10
“张爱玲的描写,看上去有一些指东道西,事实上却紧紧契合。这个方式也在悄悄的普及,……因此,这个普及的结果更糟糕,它破坏了文字最根本的功能:将一件事情说清楚。”
“在煽情和滥情的空气底下,实际是情感的日益枯竭。”
-1/10
我们这一带的孩子们,都有些自命不凡的清高,又或者是深入骨髓的张扬。受到关注变得太容易,我们反而不习惯接受淹没在人群中的平淡,更难以在这样的平淡中去寻找精神的挺拔。这样的起起伏伏养不出地母的丰腴,而在曲折和打击的大风里更难以变得厚重……突然莫名无故的担忧,而这担忧又有点杞人忧天的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