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正是这种“八卦”心态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滋养成了一个“毒瘤”——网络暴力。以前信息的传播速度、影响范围、中伤程度远不及网络时代,这也就造成了万千网民在信息共享“八卦”的同时,肆意编排当事人。更有甚者,在不知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对当事人发起了“人身攻击”,导致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现实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是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某些网络暴力事件中,少数人披着“网络正义”的外衣,自以为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随意践踏,在虚拟的网络中放纵自己,任性妄为。更为人不齿的是,一些机构追逐所谓的“流量至上”,借助网暴事件蹭炒热度,故意引流“带偏节奏”或跨平台搬运拼接虚假信息等,这种恶意营销炒作更是毒害了网络环境。
我们要知道,虽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是使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随着网络暴力事件越来越突出,中央网信办联合公安部门不断加大、加深、加快推动“清朗”系列行动。相关部门开通举报平台,公布举报专线,鼓励正能量的网民加入到反对网络暴力的行动中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受理举报1462.8万件,环比增长23.1%,同比增长16.1%,持续清理互联网违法违规信息,打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一方面,要对网络暴力“零容忍”,通过不断地健全网络安全治理法律,增强执法力度,更深层次的普法,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健康运行,让万千网民洁身自好,不再心存侥幸。另一方面,要发展应对网络暴力的技术手段,内容识别预警、早期舆情监测、一键屏蔽争议话题,让数字化的网络空间更加人性化,也让技术手段真真正正发挥保护人民利益的作用。
我相信,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建共享的网络时代,多方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共同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