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天在家看了两集《念念青春》一集关于刘若英,另一集是关于李雪琴。
我今年38岁了,我在回忆的青春
18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让我自己想,也是很难再想起来了。只记得那时候,我渐渐适应了离开家乡、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没那么常常想回家,也不怎么和中学同学写信了。我喜欢整天在宿舍、图书馆、教室浸泡,周末的时候跟室友逛街、买衣服,那时兜里也没什么钱,除了买几本书和一些不太昂贵的衣服,别的什么也买不起。但心里常常是欢喜的,大概是终于体会到了大学生活的自由且充实。
28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十年前,那一年公司派我去北京学习一年,当时老大才一岁半,家里人催促我早点结婚生孩子,可自己那会却还是个孩子,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却仍然不停的折腾,那时候的生活一切都是围绕工作如何做好,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因为努力工作,也开始负担得起一些好东西,但更多的是为了生活,买房还贷,日子过得小心翼翼,没多少存款。那时候,仍算是一个热血青年:浮躁、喜欢比较、口之心快,十分害怕自己停止进步,所以还未真正了解自我。
而今我38岁,38岁的我,在做什么呢?
我仍然十分努力的工作,热爱职场,但不再是因为害怕,而是勇敢的活出自己,找到自己在职场的位置以及要发挥出来的价值。因为持续努力工作,我如今负担得起比好东西更好的东西,断舍离,懂得什么才是自己要的东西和生活方式。是的,断舍离,与人、事、物的断舍离,懂得拒绝掉无效的社交,喜欢一个人安静的读书,或看书,或写作,或思考,仍然怀有一颗单纯的心看待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一年,我开始学习打造个人IP,我开始发挥自己擅长的,教别人时间管理,我的商业思维在不断的升级,不再认为上班工作是唯一的收入渠道,我开始接触副业的各种工具,加入很多高能的社群,链接喜欢的老师去学习。
这一年我不再是单调、自我的学习跟成长,我每天能量满满,一点一点的养成许多微习惯,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有序。使用清单管理自己的人生,记录每天的时间花费,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这一年,我懂得更爱自己,前面按照长辈的心愿,按照世俗的人生轨迹,结婚、绳子、买房、教育孩子,日子过得安稳,日子过得平静。我懂得因为爱自己,把自己变好了,自己的能量高了,身边的人才会过得更好。
所以,在38岁的时候,我很想对18岁和28岁时的我说,我的一些阅历,一些经验,一些掉过的坑,才渐渐变成现在这样的自己,虽然也有后悔,如果在更年轻一点的时候,我就明白一些道理,也许人生更加精彩。但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走向都是不可复制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