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地铁上收到妈妈发来的消息“到哪儿了?”我知道,他们会算好时间,等我快到家时,爸爸的菜刚好炒完,被妈妈热腾腾地端上餐桌。而我,只需要洗完手,“狼吞虎咽”地吃着满满一桌的饭菜。
所有的好胃口,都出现在家里的餐桌上。我大口大口地吃,爸妈似乎成了饭桌上的陪衬。我和妈妈说:“如果每天一下班就有这么一桌热菜热饭,该有多好啊!你们今天不过来,估计这么晚下班回家的我肯定又在外面凑合吃一顿了。”他们笑了,高兴又心疼。
我是崇明人,有着上海户籍却与上海远隔一条长江的“异乡客”,在这座城市,有很多的我们,离开家、离开父母,只身一人留在这“不分白天黑夜”的“魔都”。这是我独自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第5年——一个人住,早上被自己定的闹钟叫醒,刷牙洗漱,带上前一晚准备好的早饭匆匆出门。白天的窗户是不太开的,就怕突然的一阵雨。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买菜做饭,然后一个人边刷着短视频边吃着饭。做饭总是往简单了做,水煮、清蒸、空气炸锅……不需要太复杂,一个人吃饭,饱腹是最大的目的。
上大学之前没离开过家,高中那会儿非常羡慕班里那些住宿生,羡慕他们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校门口的小摊吃再多都不会被说。那时候,很难理解在外工作的姐姐为什么每天都要吃外卖,一个人住的日子,不是想做什么菜就可以做什么菜吗,多么幸福。后来,我成为了那个被同事们羡慕的人——单身未婚,没有牵绊,自由自在……生活,不过是围城,巷子里的野猫羡慕院子里的狗衣食无忧,院子里的狗羡慕野猫自由自在,幸福永远在他处。
爸妈偶尔会来看看我,带着一堆自家种的蔬果,在常年没有太多油烟的厨房奏起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他们常常看到干净整洁的厨房后以为我不做饭,可孰知——有人才有烟火气,有家才有烟火气。一个人的生活干净利落,却少了很多琐碎的温暖。
知道爸妈要过来看我,我会加快所有的节奏尽早下班,回家的路还是那条路,但却觉得有了很多奔头,奔向一个亮着灯的家。走到小区门口时,会不由自主地抬头看看自家的窗户,亮着灯,便觉温暖。“有人与我立黄昏,有人问我粥可温。”幸福大抵如此。
朋友说,每年他妈妈都会来陪他住上一阵,那段时间里,不管他多晚到家,房间里总会为他留一盏灯,床头柜上会有切好的水果、剥好的柚子,盖着薄薄的一层保鲜膜,一天的疲惫就都消失不见了。
想起读书那会儿,放学回到家,不管早或晚,厨房的大锅里总会炖着一碗鸡蛋羹,那是妈妈为我垫饥准备的。吃完那碗鸡蛋羹,肚子也不饿了,上了一天学的我也不累了。后来,一个人留在上海工作,每每加班加到天黑走出校门,总想着吃一碗暖暖的鸡蛋羹,可是,外面的鸡蛋羹能暖胃却慰藉不了那颗想家的心。
能回崇明的周五是最开心的时候,2个多小时的路途也不会觉得辛苦,因为知道一回家,就有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在等着我。积攒了一周的期待在一顿饭的时间里尽然满足。家这个大食堂,把性价比最高的食材用最简单的方式烹饪了出来,却在一个人心中烙下了超出美味之上的记忆和念想,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无可替代的“菜系”,贴上了标签——“家的味道”。
——“吃饱了吗?”
——“饱了,都撑了。”
打了个嗝,满足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