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杨澜的话抛砖引玉,今天我想聊聊学习。
说到学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性学习,就是大多数在校生用的方式,也是为了应试。这种学习前提是有人带路,能迅速突破卡点。第二种是网状学习,先建立整体认知,有机组织学习过程。这是我们大多数人走出校园的成人学习方式。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我觉得我们应该掌握第二种学习模式,靠自己去学习。
那学什么和怎么学?先说说学什么
一.学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能反复利用的,能提高效率和解决问题的那个思路,比如说二八原则的思维方式。掌握了它就掌握了一种方法,在时间管理中可以运用,在质量管理中可以运用,在销售管理中也可以运用。可以反复运用帮你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
二.学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可以保证你努力的质量,它直接贴近你自己的目标。
三.学执行技术。这种能力是很缺乏的,以前没有人教过。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你怎么专注,怎么执行。基础的执行方法包括一些锻炼专注力、怎么记忆,怎么管理时间等等。
如果一个人有比较好的思维方式,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完备的执行技术,基础可以说是
一个很牛的人了。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学呢?
首先我们想想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1. 我们用来学习的时间,比想象中的要少。
2. 自主学习选择太多,学习范围太大,导致学习的深度不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3. 追求完美的计划和系统性,没有办法开始。
怎么学能及时开始?那就是一定要从急用的目的出发,这个急用不是要大家功利,主要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在校的大学生我觉得以专业为主,还得扩充其它背景学科的知识。从急用的角度出发是因为所谓的兴趣和好奇心很脆弱,可能抵消不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材料的枯燥。比如说你对舞蹈感兴趣,你喜欢那种在舞台的表现力,可是在现实中系统学习任何领域的过程都有枯燥的时候。
如果从急用的目的出发,学习之后可以及时使用,得到反馈;符合学习的规律,学到就要用到。同时面临的问题,会经常提醒你去学习,更容易坚持。学习的效率高,因为急用所以会快速的理解和消化,比无目的散漫学习的效率高几倍。
具体的执行步骤
1. 列举一下自己眼下最想解决的问题,做一个问题的清单,按照紧急程度排序。
2. 从这个清单的第一个问题开始,去寻找跟这个问题相关的书单。
3. 从目录出发,找出书单中最着急阅读的章节。
4. 记录答案做笔记。
5. 做一些其他章节的阅读,快速把这本书读掉,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启发。
第二种怎么学的方法是利用别人的经历和思维去学习。为什么很多优秀的20多岁的人比5、60岁年长的人看起来更有智慧呢?智慧的多少和年龄不是成绝对的正比例。比如当你看到一个社会事件,或者周围人经历的一个事情的时候,要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是什么?与他的做法相比,我的做法的优点跟缺点,是什么。这个方面我自己感觉做的很欠缺,如果自己不够聪明,就要学会用别人的脑袋思考 。
最后又要回到杨澜说的那句话了,其实说的就是要积累更多的背景知识,就像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有的人会觉得深奥,就是因为背景知识掌握少的原因,如果你的背景知识积累的多,认知、记忆都会比较快。一个人未来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的大小其实取决于他过去学习的东西,取决于他过去学习了多少和记忆了多少。也就是学的越多,学的越快,学习的加速度也是在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