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写歌,原本就是用来写自己。林夕写的是他的蹉跎经历,无论身旁有多少的冷眼嘲讽;方文山写的是心中的灵魂,枯荣草木是他与杰伦的烟花佐证。而身为独立音乐人的王华峰也是那样,他谱写的是一颗不羁少年的心。
独立音乐人的路有多难走,可想而知。关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写歌,往往一切的努力都会无人问津,有时写的往往是个人的痛处,要用自己的伤疤来取悦别人吗?心碎的回忆洗涤出苦涩的相片,滂沱的眼泪灌注着独有的苦涩,到底是脆弱还是强悍前的黑暗呢?面对这一切,王华峰不是独自买醉?还选择了烟火消残后的奋起。
林若宁在《到此为止》中写道的:“说到生活时,后悔着当初的幼稚争议。”对于王华峰老说,历经经年累月的创作艰辛,在没有唱片公司支撑的背景下,坚持殊为不易,与音乐的恋爱劳神费心,很多人只能将其作为故旧之物丢弃。那么音乐对他而言,真的只是烟花易冷的消残之曲?真的只是食之无味的鸡肋?
面对现实,还是忠于理想,这是个问题。但对王华峰而言绝非如此,音乐于他是布达拉宫,是心田里的麦加。心中的挽歌经常引领他穿越到过去,回到最初拾起海滩上贝壳的地方。每当风吹着音符从耳边掠过,他便会忘却自己的痛处,因为当他把这些令人心痛的回忆放在钢琴架,放在印有旋律的五线谱里,也没有人会去追究文字的含义,他们只会注重其中的音符而已。
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大,总是需要变得老于世故,摆脱青涩。但很多时候,这也会令我们丧失最初的冲劲,你可以说那是莽撞,但有时候这样的懵懂却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你可以装作故意不懂,沉浸于自己的兴趣,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哪怕别人叫我傻子和疯子,至少在拥有理想的人来看是快乐的。王华峰绝不是唯一的,他们心怀愿景,心怀着对困顿现实的反抗,去勇敢追逐前程,怀着夸父追日的念想,追逐那傍晚的烟霞。
一个少年,站在傍晚的烟霞中,别人都会认为这是孤寂的背景,可一群少年站在那里便不会孤单。不能说王华峰有多出名,不能说他有什么经典的曲目,但当他拿起自己的提琴,站在漆黑的帷幕之前,他就代表了那些不羁的少年证明了梦想的切实可行。我们可以追求一种境界,摒弃鲜花和掌声,摒弃喝彩和攀比,摒弃无意义的颓唐,我们可以不在乎在生活中谱写自己或而伤心,或而快乐的过往,因为当我们自己为兴趣和信仰而战,我们就没有白活过。就像王华峰作为独立音乐人站在大家的面前,站在这个舞台上,他就是那个以为梦想战斗过的少年。
他叫王华峰,他是那个战斗的少年,我们也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