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新任经理,开车时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她在脑海里很完整地呈现了:
报告的样子、设计的样子、人们会喜欢它的原因,所有的细节都非常生动。停车后她将想法写了下来。
第二天跟员工开会时,她向大家介绍了她的想法,让设计师们按照她的设计思路和草稿,做出完整的产品提案。
几天后她检查工作进度时,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
项目进度很慢,大家对她的草图的理解和诠释各不相同,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讨论这个产品提案的核心特色上。
她还以为是自己没解释清楚。所以,她跟大家再次讲解了她的想法。之后的一周,她发现工作进度还是老样子。
那时,她意识到了关键的问题是:
设计师们不是完全赞同她的想法、设计师们认为她的想法不会成功。这样,工作进展一直缓慢,设计师没有投入精力,去实现她想要的产品。
那位新任经理从中弄明白了一个道理:
当管理者,最好是激发员工去行动,而不是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的确,只说出目标是什么,让员工自己行动,效果更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
第一,当决策者,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玩。
不少人觉得,若是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不需要被指挥着去工作、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不需要被拒绝或被告知自己是错,那就好了!
看到经理指挥团队做出决策时,他们会想象,当他们拥有那样的自由和影响力时,应该很美好。
其实,当经理要做决定时,结果一定是对员工有好处、有效果的,这样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
做管理者会被问责的,若在后期大家发现决策有问题,管理者是要要承担后果;
若是业务失败,即使是上市公司的CEO,也会被董事会解雇的。
第二,若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管理工作,可以尝试。
获得升职、当上经理,可以影响和管理下属,接受新挑战,有更好的工资福利和更多的认可,这的确是令人向往的。
在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管理工作,可以做些尝试。让自己对管理有更好的理解。
可以做其他团队成员的导师,也可以带个实习生,更可以向最近被提拔的经理,问一下他们在转型时,有什么感受。
那些真心享受做管理工作的人,可能会做得很好。
但若是尝试过管理工作后,发现那不是自己想要的,可以跟自己的上司讲,向上司解释自己的职业目标,让上司帮助自己探索其他职业路径。
第三,不是特别愿意管人,可考虑做独立贡献者
有些企业,必须做到管理层,带领团队工作,才有上升空间。
但也企业,会提供专家岗位,吸引有特别技能和创造性人才,只要他们有多的磨炼的技术,就能得到更好的工资福利、更大的影响力。
特别在一些科技企业,他们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会跟公司其他高管一样,有影响力、有成长空间和有很好的薪酬。
在《硬核晋升》一书中,作者说:在硅谷,有些人叫10x工程师。
他们是企业的独立贡献者。他们的产出,相当于10个普通工程师的工程师,是很受欢迎的,他们有可能拿到管理几十人甚至数百人的总监或者副总一样的薪水。
若自己不是特别愿意管人,也明白了哪个路径更适合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就去寻找那些企业,能支持“独立贡献者”的成长?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