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难明》读后感
今天我读的是紫金陈的《长夜难明》。
这本书与其他推理小说不同的是,作者在开头就已经把命案的案情、动机、“凶手”交代了个一清二楚。
那还推理个什么呀?
我带着好奇心看下去,才发现作者要表达的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越看越惊心动魄、心惊肉跳,甚至绝望。
看完书我才发现,“长夜难明”四个字的落脚点并不是在意味着讽刺和悲剧的“长夜”,也不是在意味着希望和美好的“明”,而在于“难”。一个“难”字,不仅仅折射出检察官江阳,“平康白雪”等一批人追寻真相的辛酸,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某些黑暗面。在偏僻的大山深处,在“云层密布”的权力高处,自有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阴暗诡谲。然而“难”又不同于不可能,说明还有希望存在。书中的正面人物们,各自以自己的前程、生命等等铺就通往光明的路,微茫却动人。回顾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沾满鲜血的奋斗史。
作者在结尾,让人一下子看到正义战胜邪恶的曙光,再翻一页却发现只是海市蜃楼,路的尽头仍旧暗黑如墨。本书的最后一句话十分值得玩味:2014年7月29日,大老虎落马。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理解,洗耳恭听。
暗夜行路,长夜难明,但正义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书和《人民的名义》反映的主题是一致的,但是本书更贴近生活。或许是杭城等名词给我的错觉,也或许是作者口语化的表达拉近了距离,但更多的可能来自于书中那种鸡蛋和巨石对抗,小人物反抗大老虎的悲壮。现实里有几个背景强大,勇气与智慧并存还有同样给力的队友加持的侯亮平呢?
写到这里感觉有些悲观了,但这正是推理小说的特点。推理不仅仅在于严密的逻辑,更在于案件背后的对社会、人性的思考。因为深刻所以绝望,因为拷问所以痛苦。就像《虚无的十字架》,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作者对死刑存废的探究。死刑有用吗?是犯下重罪麻木不仁地死去,还是心里永远背上十字架回报社会救赎自己地活着?这也是困扰我国法律界的一个问题。作者在表达自身思考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