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5 绿灯思维
方法论:遇到新观点或者不同的意见时的反应是应用,考虑其优点和用途,自己该怎么来应用这个观点来帮助自己。
益处: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观念的用途和价值,也可以再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办法完善它,这个过程,能让我们进步速度快很多。
但是,实践还是有困难的,所以,需要建立更基础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习惯性防卫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把这两者混淆在一起,绑在一起了。
对应的办法,思维方面的建设,明确“我”(A)和“我的观点/行为"(B)是不一样的,我(A)的成长来自于B的改进,而别人对B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我(A)是好的,我的观点/行为(B)是用来改进、提升的。
其他证明1,关于王八蛋
关于王八蛋的一个思维的辩论,哈哈,喜欢作者的这种思维方式。有王八蛋行为,只能说明他过去有不恰当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他本人一直是王八蛋;只有那些做了王八蛋行为而不愧疚、不改进的人才是王八蛋。(相关联系,1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2大家都不是圣人,都犯过错,观点行为都需要改进,提升,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谁没犯过错,可以扔鸡蛋,没有。因为,大家的行为,观点改进的过程,就是纠错的过程,那句话的逻辑,所以,区分)
其他证明2,乔布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结:目的,想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方法,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考虑,更底层的认识,区分A和B。下次面对挑战,从容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
首先,要有心理准备。
结硬寨,打呆仗。
读书,打通知识阻塞(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实现融会贯通。
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底层)
所谓厚积薄发,只有在此前花功夫死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识阻塞,才能在之后的书籍中读出更多的东西。
在应该慢的地方,应该慢下来,不能为了快而快。否则,很多知识的阻塞留下来,会给之后的学习带来很多麻烦,以后还是要重新回头补课,浪费更多时间。
一个新的观点
我现在不追求读完书了。为什么要读完?
我读书的目的是:打通知识的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新的读书的方法,找到这本书对我而言的紧要之处。研究分析这个概念的意义和作用。可能短短的300字,便要看两个多小时,做几千字的读书笔记。这期间,打通了很多阻塞。
打通的阻塞,比如,1,为什么一些诗歌很短而有冲击力?2,艺术表现的隐喻是如何实现的?3我下次演讲可以如何优化节奏?4在写作中关注哪个要素就能让冲突意义放大?5在最短的时间内构思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应该从哪里入手?
懂得“结硬寨,打呆仗”的奥妙,才不会花太多时间学习技巧,在这么多领域建立联系。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而不是一页一页慢慢来,否则最后真的黄花菜都凉了。
二八原理。8的时间花在2的重要问题上。
我的问题,什么是那个2,怎么找到2。
(文中答案,042,找自己不明白但重要的问题阅读,就是一种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把时间花在重要的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例如,反脆弱里的一个核心概念"非线性"。我还不懂,自己看看,再回头来看这个 ,任务1)
这种以慢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的方法,不限于读书,在学习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把不重要的"假问题"全都抛开,例如,学习一门外语,就应该花不成比例多的时间研究最基础核心的环节: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把最基础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能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
(关于沟通,我不主动,主要是心理层面,不主动层面,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关于英语,很多单词不知道怎么说,这个可以细化,任务2,边干边学)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我,这种底层思维与方法,对我很重要,我得想通本质,才能更好地从事后面的事,所以,好好花时间,打好思维的底层基础框架,之后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融汇贯通)
常识(我需要改进的思维)想要真正学习得快,反而要让自己慢下来。
依旧存在的问题:道理都懂,很多人践行起来还是很难(道理都懂,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对呀,这个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可能,有些人还没理解到这一层吧,那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呢?)
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我们的不确定和恐惧。我们担心,我这样放慢了学习,真的就能学得快吗?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学,能来得吗?万一我的慢功夫用错了地方怎么办?(建议周末图书馆,自己主动寻找小伙伴,这是我的阻塞。我需要底层思维的建设,现在这个就是我的阻塞)
我们在有这些担心的同时,又在想:我之前的方法也挺有效的,而且大家都是这样学习的,应该也比较保险。你的以慢为快虽然好,但是身边人貌似很少用啊,可能不一定有用。(对啊,我太care别人了,其实别人也没有那么care你。可能成功的人,注定是少数,2.8法则,现在可能是1.9法则,坚定自己,对于别的思维,绿灯思维的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基础就是,自己的底层思维足够牢靠,就不会那么容易摇摆)
这样想的人越多,这个方法的优势就越明显。
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我,所以,我自己要给自己勇气,或者,去主动寻找同样孤独努力着的小伙伴,其实,这两个,不冲突,加油)
书中对这一章节的总结:
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意识到防卫心理,积极应用),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又以慢为快的心态(不仅仅是心态,还有方法,方向,关注核心阻塞,打破阻塞),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的概念?阻塞?)(文中回答,先往后推,什么是知识?作者给的定义是,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受到启发后,改进了思考方式或者做事方式,而不是点头称是,然后生活依旧照旧,此时,你看的只是一个信息,而不是知识)(数据,信息,知识,有意识的三个概念,可能是作者的理论体系吧,哈哈哈哈哈哈,有点厉害,有点强大)一个文章,不去阅读,它就是数据。阅读之后,变成了信息。但是只有知道了如何改变自己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我们的知识。有意思的理论逻辑体系,有意思的说法,有种醍醐灌顶,很有启发的一个句子。
临界知识,像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我称为“临界知识”。
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正是本书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所以,看完再看)
以上,影响掌握临界知识的心态
接下来,具体的方法层面
1.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几个概念
深度思考根本不是肤浅思考的累积结果,它们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在肤浅思考的认知前提下,通过增长见识和扩大知识量,一个人不大可能变得思考深刻。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在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一个重要概念,"假设"。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都是一个假设。观点的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
(我,有点不太懂,似懂非懂,类似于A*B=C中的B么?还是就是自己的思维框架?自己的思维定式,自己的惯有思维?继续看吧,哈哈,有意思)
后面继续的解释
发现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表示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我,这句话不太懂,我好像就是在事后解释为什么,继续看吧,看看会不会解惑,任务10221)具体,见上图。
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不断复盘,反思,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学习的知识。
(并不是要都看完,我之前那个假设逻辑,有问题,现在学到了,解决了阻塞,找到了这个阻塞的概念,就很好了,哈哈哈哈哈,挑战自己之前的假设,自己之前的思维惯性,自己之前的思维枷锁,可能,这个枷锁,就是我之前需要改善的假设,我还要学习逻辑,哈哈哈哈哈,阻塞)
有时候,向外求,不如向内求。忍住了自己想一下子看完的心,我在挑战自己之前的阅读模式,哈哈哈哈哈哈,我在打通阻塞,我咋这么棒。
P56
对自己生活工作影响重大的跳跃性假设,就是我的木马程序。反思日记,放慢速度去思考去想事情,似乎很花时间,但是现在不这么做,未来因此浪费的时间恐怕要数倍于此。
对标管理,对标标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反思。
每日反思对标,反思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培养反思日记。
P72
如果你给某人一个他能够保护的商标,你就创造了巨大的激励机制,查理芒格,领导干部,应该更重视这个,如何结合?
写反思日记,也就是复盘,拆生活
坚持,一个全新的假设,反思日记一定是有用的,只是我没有做对。很多东西有用,只是领导干部,没有做对?
记录当时的感受,情绪,思考,写下来。
将每天的日记,分类。
晨间日记的奇迹,自定义最适合自己的日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