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题目,我有些不知如何开头。
匆匆在人群里疾行,我似乎永远逆流,无数光束向后穿梭而去,拖着孤独而坚决的背影。
这个城市里,有多少人是寂寞的呢?
是那种背负着故事的寂寞。
小时候读“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总是非常不解,是什么样的隐忍,竟然可以什么都不说。
长大了才知道,太多事情,说了,别人未必会听;听了,未必能懂;懂了,未必可劝;劝了,未必释然。
每每想找人诉说,脑子里先过滤一遍朋友的名字。找A,她身体不适工作繁忙;找B,她家娃成天闹;找C,她的处理自家的矛盾都来不及;找D,好吧,我们隔得太远了,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直接就让我放弃了念头。
在我惊恐“中年危机”是不是会提前到来时,我的同龄的朋友们,烦恼并不比任何人少。
于是,约一个离得最近的朋友,找个时间的缝隙说我们吐吐槽。
见了面,点了餐,对视片刻。
一个说“吐吧”,一个说“讲吧”。
“说什么呢?”
“算了,还是吃吧。”
于是相互自我解嘲地笑笑,“把痛苦溺死在食物里吧。”
你觉得生活不易,对别人何尝不是呢?
你认为前行艰难,对别人也不会减轻一分。
所以,又有什么理由为了自己的宣泄,徒增别人的烦恼呢?如果别人未曾因你烦恼而烦恼,那诉说不会进入他的内心,几句轻飘飘的客套劝慰,又有何用呢?
于是我几近偏执地认为,所有的烦恼只有自己可以去消化,别人,哪怕是心理咨询师,只能提供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思路而已。
没有什么烦恼是跑十公里解决不了的。其实大多数烦恼根本不用十公里。
一个人一首一首唱歌,什么都不要想。
有些声音听着听着就流泪了,有些文字看着看着就模糊了。
然后,等待天亮,又是明媚的一天。
练习微笑,就真的微笑了。
然后投入地去工作,投入地去生活,努力应付应接不暇的问题,努力处理从未体验过的窘境。只有在很偶尔的片刻,小心翼翼把脆弱的自己捧在手里,无声宣泄。
我们真的到了“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