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喜欢这尊脑袋瓜子会来回晃动的瓷偶。两位老人慈眉善目,笑得春光灿烂,无论心情是好是糟,每每看见他们,胸中便会涌出一股子暖暖的热流,顿时感觉心通气畅,宁静安详。
不是说我们的年龄有多么老,印象中这瓷偶来家中安居少说也该有二、三十个年头了。从前看见他们,总企盼其能够映证着父辈们相濡以沫的情感生活,也对我们自己婚姻生活抱有一丝丝象征性的期许,谁都不曾明说,彼此默默无语。
2.
如今,母亲虽然已经先我们而去,可她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情感都是富足的,精神世界也是饱满的,她实实在在地与父亲相爱到了最后,笑到了永远。现如今,母亲一定在天堂里悄然回味曾经那么浓烈而又淳朴的爱情,暗自保佑和祝福心爱的男人健康平安,耐心静候着未来某一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再续前缘,长相厮守......
记忆里的母亲,一直被父亲宠着。自小性情闷自玩逆的我不惧母亲,在母亲面前敢顶嘴,调皮捣蛋被批评后会连蒙带骗地搪塞母亲。但在父亲面前,我却万万不敢,因为他会护着她,以极其严厉的眼神逼向我,要求我向母亲道歉。我知道,他俩是一伙的,因为他们早就认识,中学时代就是同班同学,跟我才认识几年?于是,我便尽量把握好顶撞母亲的时机,专趁父亲不在的时候犯倔,免得自己受双重压迫。
母亲的身体比较羸弱,尤其从我进入小学之后,她的健康状况就一直不好。而在那个风雷激荡的特殊年代里,父亲的工作总是那么繁忙,没日没夜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的日常琐事无遐顾及,一度全由母亲扛着。
后来,母亲身体愈发不好,甚至无法正常工作,远在外地工作的父亲便把母亲和三个孩子相继接到身边,一边辛勤工作,一边默默照顾病中的母亲。那时候,父亲对母亲一直呵护有加,关怀倍至,好得令人垂涎,让我嫉妒。
小时候,虽然我们家是生活在部队家属区的院落中,物质条件理应比社会上多数人家相对宽裕一些,但我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家里除了睡觉的床和一张写字台外,几乎没有什么家具,连那张吃饭的小圆桌也是结婚时父亲的战友赠送的。与院子里的其他人家里相比,我们家的条件为什么差距就那么大呢?年幼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3.
听说,我们的外公是个小商人,在镇子里有着不算太小的临街店面及店后宅屋,母亲从小生长在一个经济条件不错的环境里,没吃过什么苦。后来考上了浙江一所大学,毕业后去沈阳工作。虽然她与父亲曾经是中学同班,但真正恋爱还是工作之后由同学牵线搭桥才开始的。为了爱,母亲毅然放弃了沈阳的工作来到南京,从此与父亲携手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也由此与父亲共同挑起了生活的另一副重担。
父亲的老家在江南古镇黎里,与母亲家所在的松陵镇毗邻。父亲是一位在当地颇有些名望的泥水匠家中的长子,17岁那年就考入军校离开了家乡。自从参军入伍的第一天起,父亲便始终牢记爷爷奶奶对他的嘱托,也一直坚守着那条信念,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帮助弟弟姐姐们考上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每个月的津贴里,除留下少量生活费以外,他都要把余下的钱用来帮助弟弟妹妹交学费。结婚成家后,父亲也一直坚持这么做下去,即便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他也在母亲的默默支持下,省吃俭用,倾尽自家的所有,鼎力支援弟弟妹妹把书念完。在大哥的影响下,家里的大弟、大妹工作后,也一起出资帮助下面的小弟小妹完成学业,所以,八个兄弟姐妹人人都很努力,个个都有出息。父亲深知,这与母亲的深明大义是绝然分不开的。
在本该精力旺盛、意气风发那段岁月里,由于特殊年代那段非凡历史的原因,父亲常年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和生活重负,肩上的担子沉重而又遥遥无期。但是,凭着母亲心心心相印的理解和无怨无悔的支持,父亲就毅然决然地坚持了下来。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生活的涤荡和时代的变迁之后,我们家的生活状态亦犹如从寒冬腊月渐渐走到向春暖花开。
4.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母亲的健康情形每况逾下,以至于不得不早早办理了病退手续长期在家休养,父亲却被调往外地任职。那时姐姐和妹妹还得上班、上学,于是家里请了个远亲小姑娘来照顾病中的母亲。如此,父亲心里总是放心不下身体有恙的母亲,挂念她觉睡得怎样,饭吃得好不好,药按时服用没有。每到休息天,只要能走得开,必长途跋涉返回家里,亲自照料一下母亲。
由于实在放不下病中的母亲,终于有一天,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完成一些重要任务之后,父亲下定决心,正式向组织提出放弃现有职务待遇、返回南京工作的申请,以方便照顾病中的母亲。
长期遭受疾病折磨的母亲体质越来越差,夜晚无法入眠,白天睡反觉,脾气也越来越糟,因为常年与外界隔绝,她总是像惊弓的小鸟一般顾虑重重,动辄就会生气、发火、大声呼叫。而父亲的脾气反倒是越来越温和,对母亲的任性和怪戾,他总能予以理解和深深的同情,报之以无微不至的问候与精心呵护。那时候,父亲温存与和霭的笑脸总是与母亲暴怒与痛苦的表情同框出现。
父亲不在身边时,母亲一旦不舒服,就会千呼万唤地呼唤着父亲的名字,好似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就是她消减病痛的灵丹妙药,也是她的救世菩萨。其实对呀,父亲何偿又不是这样呢?
曾经年少懵懂时,父亲无数次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不许跟妈妈顶嘴“,即便在我觉得委屈时,他还将我叫到办公室,翻出厚厚的医学书本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是如何不好,苦口婆心地教导我要理解母亲、关心母亲,不要惹她生气。而他自己受到委屈时,也总是温柔以待,以宽厚的胸怀和极致的慈爱善待着我们的母亲。
母亲晚年阶段,父亲经常谆谆教诲我们:“你们的妈妈是个非常不起的人,她很早身体就不好,吃了很多苦,可是她从来不抱怨,一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就这样,她还不忘记关心你们的成长......"他不单这样语重心长地开导我们,更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进行示范,用对母亲百般的温情感染着着我们。
父亲对母亲的好,也是干休所里的佳话,大家都知道,为了照顾妈妈,干休所里每次组织老干部外出踏青赏景、登高望远活动,父亲统统都选择放弃参加,他不愿意、也不忍心丢下命运与共的老妻去外面独自享受潇洒而又欢快的生活,哪怕孤单、哪怕寂寞、哪怕忍辱负重,父亲都宁愿承受,无怨无悔地选择陪伴在母亲身边。
5.
前些年的一个夏天,在母亲还能下地走动的时候,也曾救过父亲一命。
那天深夜,震动的手机忽然将我惊醒,电话那头传过来母亲惊恐的呼救:"你爸爸不行了,跌倒在地下爬不起来了......"我立刻慌里慌张地给姐姐打电话报信,匆匆套上衣服就夺门而出,驱车直奔父母家中。姐姐与我同时赶到,推开家门时,只见父亲仍然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妈妈在旁边急得直跳脚,一个劲地责备自己扶不动父亲。妹妹也随后赶来,大家一起将父亲抬上床,紧急联系医务人员前来诊治,天亮后将父亲送往军区总医院。
这次父亲捡回一条命,全由母亲所赐。他们就是这么彼此依赖,相互支撑。
在我们的记忆里,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浪漫过,没有情人节的红玫瑰, 没有温馨可人的红蜡烛,没有没完没了花样百出的生日礼物,甚至没有口头表达爱意的甜言蜜语。但我们作儿女的都明白,在父亲和母亲的心底里,无时无刻都在深深地眷念着对方,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牢固地与对方紧紧相扣,知冷知暖,知疼知痒......
6.
写到这里,一个熟悉的旋律在耳畔悄然回荡,将我缓缓带入那个美妙的画面中:
亲爱的
你慢慢飞
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亲爱的
你张张嘴
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
亲爱的
你跟我飞
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
亲爱的
来跳个舞
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飞越这红尘永相随
追逐你一生
爱恋我千回
不辜负我的柔情
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