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克罗齐《美学原理》第17章——文学与艺术的历史,笔者发现了人们对艺术起源有几点误解
具有鉴赏力者就是艺术史学家了吗?
艺术与文学所以就是一个历史的艺术作品,建筑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艺术作品基础上。
克罗齐区分了学者、具有鉴赏力者、艺术史家等概念。三者层层递进,后者比前者更高一级。艺术史家较具有鉴赏力高一层次在于:将艺术作品再造后用历史的方式去表现它。而具有鉴赏力则仅仅停留于将艺术作品再造。
先有艺术还是先有艺术史呢?
(艺术的)“起源”往往指艺术事实的本质或性格。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克罗齐认为艺术先于历史,所以不能说替艺术寻历史起源。这里要注意区分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最初的或原始的历史,起源指艺术的本质或性格,艺术的最初或原始的历史是指艺术在何时何地第一次出现。
明清小说为什么较唐诗宋词不能算一种进步?
艺术是直觉,直觉是个别性相,而个别性相是不复演的。
克罗齐认为艺术与文学的历史中的进步不是在一条单线上的前进或后退。在他看来,艺术是始于直觉,直觉存在偶然性、不确定性,若是以对待科学史的方式来对待艺术史,是会遭遇失败的。
审美的进步指的是我们历史和知识永远在增加积累,使我们对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艺术都能同情。
同时他提出:进步周期——许多人在用大致的方式在同一题材上用工夫,但只能逼近恰当的形式而不能实现恰当形式,当有人找到了恰当的形式了,一个周期也就完成进步而终止。
中国诗:四言、五言、七言、古体、律体、词、曲等即是在一个进步周期内完成了萌芽、兴盛到衰落等过程。而它们之间可以说是没有进步或落后可言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