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这些诗词有些还没学过,有些句子可能还不甚理解,但是,只要开口诵读,就能感知她的优美,这些词全都出自一人之手,她是李清照。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武陵春》,走近李清照。(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2.品析词句,体悟词人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三、学习过程
(一)初读诗词:感愁情。屏幕显示《武陵春》全词。
师:同学们,我们朗读一首词有什么要求吗?
生:学生可能会答,
师:是呀,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你答得真好,同学们,请大家注意“舴艋”两字的读音和字形,于老师有的的学生开始读成“ZHA MENG”舟,与“蚱蜢”一词混淆了。你可以把读音批注在词的旁边。请大家有感情朗读本词(读两遍)
生:读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初读的感受吗?(学生有可能答沉重、痛苦、难过、揪心等)同学们,记得一位著名作家说:“痛苦的感受往往比幸福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
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愁情呀?请你来说。
师:好,我们要读准节奏,读出它的轻重缓急。所谓节奏可以是句间的停顿,也可以是词语的拖音,例如:结尾“许多愁”三字,就可以这样处理,读出愁的绵长。同学们想听老师朗读吗?老师一个人朗读太落寞了,想邀请大家跟读。让我们酝酿愁情,我们配上音乐,开始。
师:跟读不过瘾,请大家酝酿感情,带着满腔的愁绪,或自读,或互读,或像合唱中的二重唱,大家还可以发挥智慧,创造其他形式的读法。好,开始。
师:大家读得真投入,请两组同学朗读。
(二)读懂词人
师:经过反复朗读,让我们聚焦目光,同学们,哪一句词最拨动你的心弦(或最打动你)?请读出你的感受。(屏幕显示全词)
1、生:如果回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师:你能形容这句诗词人传达的情感吗?给你的感受吗?请你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读这种感受?
师:这句词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情感?(学生回答“泪”)
人在痛苦时往往诉诸眼泪,苏轼梦见亡妻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与爱人分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大家比较一下他们写眼泪有什么共性吗?(屏幕超级链接显示这两句诗)
师:词人的这种反映比“声泪俱下”更让人难受。你已经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体悟到了词人的情感,请你把它读出来。
请你分析此句是如何写愁的?
师:词人这种千言万语欲说不能的痛苦来自哪里?词中告诉我们了吗?
师:老师赞同你的见解。人非,就是丈夫去世。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给大家读一读。(屏幕显示:李清照的《醉花阴》)
师: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婚后丈夫赵明诚“负笈远游”(外出游学)时,她思念远行的丈夫,在重阳节倍思亲,写下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大家齐读末尾三句,
你读出了什么?
师:短暂的分别还能思念成“人比黄花瘦”呢,更何况这是生离死别,阴阳两隔呀。苏轼在《江城子》中,在妻子过世十年之后写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李清照的心情也是如此吧。
让我们再读此句,读出词人的沉痛之情。
2.还有哪些词句最拨动你的心弦?
生:日晚倦梳头。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这句词给你的感受吗?(找三四人回答)
师:老师赞同你的意见,词人此时内心无比伤心,极度绝望。你能读出这种绝望之情吗?(请一生读)
师:你把自己的理解读进了词中。尤其你闭着眼睛的表情,人在躲避痛苦是往往会有这样的表现。大家听出他把重音放在了哪个字上了吗?
师:你评价一下大家做的对吗?你把重音放在这个字上的原因是什么?
师:对,“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绝望。人生存下来的本质力量是靠希望,哪怕这种希望是星星之火,而最残酷的是没有希望,也就是绝望。绝望这种痛,是人生最大的痛。
让我们再读此句,读出作者内心的绝望之情。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词人通过这句词向我们传达出什么?你能形容一下?
师:你试着把你的感受融入词中读一读。
师:你结尾的拖音读的真好,你来教,我们来学。
师:大家注意到下片中词人表达心情变化的词了吗?词人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师:是呀,词人刚刚还在流眼泪,可“闻说”金华的双溪名胜春光明媚,游人如织,让词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恰好写出了词人心里刹那间的喜悦,但是“只恐”一词来了一个猛烈跌宕,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师:李清照这种痛到极点的绝望,这如山一般的重愁仅仅是因为丈夫病故吗?不,她的生命中融入了太多的苦难。
请看大屏幕:
李清照,南宋婉约派女词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工书能文,通晓音律。他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结成佳偶,夫唱妇随,琴瑟和谐。而写作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她流落江南,茕茕一身,辗转飘零,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坎坷。她的愁岂止是心爱的丈夫早逝之愁,这其中有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丧,文物的丧失,这愁让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愁让她“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让她只能“在人屋檐下,听人笑语。”这种愁岂是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就是历经千年之后无数读者的心痛汇集的心灵之舟也载不动呀。(配乐说此段)
师:请同学们带着那种无以言说的痛苦再读此词。
同学们把自己化成了李清照。
(三)读懂妙处
师:李清照写愁词句很多,这首词历来为人们称道,词人是如何来写自己这种如山般的愁绪的?(屏幕显示问题小组讨论)
生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你能从修辞的角度去品析,是呀,愁是抽象的东西,词人却把无影无形无声无息的愁绪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写出了愁的重量。
师:我们以前读过哪些写愁的诗句: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出了愁的韧度。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愁的长度。
而李清照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而喻体“轻舟”又是取材自然,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师:词人还怎样写愁?
生答,教师小节,并板书。
(四)妙笔写愁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让拿起我们的笔可以选择一句词,也可以选择一阕词,也可以选择一首词,来把词变成一段话。
四、总结
李清照作为一代词人,站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但作为一名多灾多难的女性,她又处在社会的底层,前后生活的反差,让她承受着旷世的孤独。短短的一首《武陵春》带我们走进一代词宗的内心世界,领略了她遣词造句的文学才华,希望同学们能多读诗词,爱上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