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我看见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要的是这种感觉,那就是他们用眼神来参与活动,今天我点燃了轩,昨天我点燃了慧,当我确定我是一个组织者,我要借助他们的回应,让我和他们之间互动成为日常。
被点赞的人会怎么样,内心是喜悦的吧,身体是轻盈轻松的吧,如果被骂的人呢?他们会怎样,他们内心可能会有curse,很少有人心无波澜吧,想着逃离现场,或者无心专注。
用板书的形式来上课,简直太好了,我跟他们之间直接互动,不断地追问直到他们说出答案,有一种剥洋葱的感觉。
不会出现我是ppt阅读者这样的角色。
同时也需要我事先准备,如果我问同样的问题(都用why来提问好像没什么不妥),但是没有一篇阅读理解是这么提问的。这样我的问题和答案就构成了闭环。
之前芳说备课时候要预设答案,我说那怎么设置啊?以上用三个why来提问也是我的初始模式,当时我没有想到答案是什么,反而在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
感恩我设置的人物,事情,为什么,怎么做,时间和地点的方式,这样就能出篇了,不断地思考我从七月份自己摸索出来的结构我用起来很顺手,这让我前后都有了连贯,甚至我可以以这个为脉络去做积累。
真的准备一次,会耗费很多的脑细胞啊。
感恩我清晨醒来觉得我的书架上物品过多,这里不是书架,这里是一个罗列了很多东西的空间,我要简洁,简单,还原到最简模式。清理了七哥的酒瓶,茶叶筒,红色的物品收纳进餐边柜。我也懂了为什么要呼应了。夏天看到很多的红色,会让人心慌。
中午我洗碗的时候把台面的物品都收纳进橱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