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丝”,是我们的方言,指的是在吃东西时因咬到肉而引起皮下出血,瞬间在嘴里长出一个血泡。以前跟朋友在一起吃香脆的零食时,有时会听到朋友说:“哎呦,长飞丝了!”我一直没弄清楚是什么感觉,昨天,我终于长出一个“飞丝”来了。还真不是好东西!
出门在外,失眠加水土不服,人就容易上火。在吃香脆的炒豆时,一咬,豆没咬到,咬到自己口腔里的肉,有点疼。一会儿,舌头就碰到一个软软的泡,而且迅速长大。我想,这就是“飞丝”吧。我吐出豆子,紧闭嘴巴,舌头总不自觉地碰着那个血泡,不疼,但很不舒服。我害怕它继续猛长,会充满我的嘴。我喝了一口水,不再说话,静静地感受这个“飞丝”的变化。幸亏,它只是存在着,没有继续变大。
临睡前刷牙时,我小心翼翼,唯恐弄伤了那个“飞丝”。整个晚上,我感觉很不自在,总是有意识地留意着它。是啊,嘴里多了个从没有过的东西,当然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今天起来,舌头一卷,发现那个“飞丝”不见了,顿时感到很轻松。舌头也可以停止无意识的工作了,一切,回归正常。
长个“飞丝”,也是一种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