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毛病很多,其中一个很无聊的毛病就算是“强迫症”吧,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强迫症。
例如,我想买双鞋子,买什么样的鞋好呢,我通常很难抉择,但是一阵纠结之后我总会挑上一双,绝不空手而归。鞋子买了就买了吧,可是买了鞋子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特别留意别人穿什么鞋子。
这才是问题的所在,既然想买鞋子,何必非得参考别人的呢?参考别人的也就罢了,为什么不是提前留意别人穿什么呢,却偏偏要在自己买了鞋子以后再去留意别人的,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我真的改不了这个毛病,不论买什么,买了以后才会去留意别人都在用什么样的,好做个比较,看我买的合不合适,价格贵了还是便宜。
我知道我这样挺无聊的,可是心里总是不自觉的那样去做,我也没办法克制自己。
装修是件大事情,我这样的门外汉一改往日风格,决定先到处看看别人家都是怎么装的,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比较一下各种风格,再看看材料、做工、价格等,这一比较,让我更加无所适从了,不知道怎么装好了,因为水太深了,能把我“淹死”。
我从自家厨房的窗户看到临栋二楼也在施工装修,与是想过去看看,向主人请教一下关于装修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到了临栋二楼,工人们在施工,我与二楼主人便攀谈了起来,主要还是关于装修。
二楼开着门,我们交谈的时候进来了一位女士,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圆圆的脸、披肩发,整个人看上去很时尚。
她进来便到处参观了起来,也没跟任何人说话。
我猜她跟房主认识,或者跟我一样也是来参考一下怎么装修的,要么就是这楼里的邻居。
我跟房主继续交谈,她转了一圈便站在一旁听我们说话。
房主笑着问:“你是干什么的。”
她说:“我是楼上的邻居,看这里装修,就过来转着看看。”
于是又变成了三个人聊装修了。
聊着聊着,房主问我所住的那个单元都卖完了么。
我说:“东户三室两厅的都卖出去了,西户两室一厅的,不太好卖,三楼虽然是毛坯房好像有人住,我看着有人进进出出。西户四楼开盘时我见有人买了,因为未来可能成为邻居,我们当时还在售楼处聊了一会,他家是下边乡镇上的,他们两口子都出国务工,一个在南苏丹,一个在北苏丹,他老婆当时在国外,是他自己来选的楼,也是先暂定了那套房,因为用不多久他妻子就回来了,如果相不中就再退,后来到底买没买也就不知道了。”
这时旁边的女士笑了,这让我觉得自己啰里啰嗦的,很八卦。
我笑着圆场说:“不好意思,因为他们两口子出国,又有可能成为邻居,所以我记得比较清楚一点。”
那女士说:“没事,我笑是因为你说的是我们家。”
这下我们三个人都笑了,因为这事真的太巧了。
都几年前的事了,今天突然谈起来,而当事人就在一旁站着听。
试想,如果我没来参观装修,她也没来参观,或者我们任何一个人参观了一下就走了,都没说话,就不会有上边的谈话了。
后来就谈到了他们出国,因为我一直想知道这家人出国后怎么样了,是一直在出国还是如今在国内干。
原来,他们嫌前边的房子户型有点小,就退了,改买了如今这套三室的房子。
他们两口子跟着中石油的一家分公司出国,男的在北苏丹,前前后后出国待了三年,女的在南苏丹,半年一回国,共待了五年。
买了这套房子后,在国外干了年,又买了套商铺租了出去,后来自己单干,做起了小生意,如今正打算装修第二套房子了。
我们顿时对这个女人刮目相看,毕竟人家是有两套房和一间商铺的人。
如果在家按部就班的打工,可能一辈子都在为一套房而奔波。因为出国他们能多挣点,多攒点,出国一年攒的钱可能顶家里两年三年甚至更多年的钱。
当然出国也不容易,远离故土和亲人,在异国他乡辛苦劳作。
有时我会想,既然出国一年能顶家里好几年,为什么大家还都死脑筋,宁愿在家挣个年吃年穿也不出来呢,哪怕在国外干几年,回家玩两年都划算。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位文友问我的话:既然写作开课能获取名利,为什么大家不都来写呢?
是啊,好的事情太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都适合,选择无好坏,干什么都有发财的,何必是出国,何必是写作,你所了解、接触的也不过是你周围的,或者你所感兴趣的,这可能也是人各有志。
马云、王健林一辈子不出国务工、不写作,却一天就能挣你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我经常开玩笑说:在北上广是好,可是如果只是寻常的白领、上班族,那么还不如给我个村长镇长当,当然了北上广的要饭的可能真比一般人挣得多。
这,都是玩笑,谈不上好坏对错,就算是一场“左右互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