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整理书架,发现家里竟然有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估计是先生带回来的,我竟一直也没有发现。倍感意外和惊喜,赶紧拿起来看。
这本书一共五个部分,手不释卷地看完了两个部分:课堂与未来有关,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看完深为王老师的教育情怀感动,为他的教学智慧赞叹。
王老师首先肯定课堂的作用。他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教学无非是课堂与人的关系。对有追求的教师而言,每节课的作用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基础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始终着眼于人的教育。 整体看从教师的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对学生而言,每一滴都是重要的。
在“课堂与未来有关”这一部分,王老师认为教育最需要的是人道精神,通过教育唤醒人,发展人。特别强调教师的觉醒。他认为教师有自省意识,才能面对生命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发生。同时强调教师的语言表达是示范,要准确得体,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教会学生正常说话,坦诚的表达观点。针对一些老师认为学生多考几分有“花钱买不到的好处”的观念,贪婪地一分两分也斤斤计较,他强调教师要摒弃功利观,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败坏学生的学习趣味,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要让功利的分数观毁掉最宝贵的好奇心。他建议教师用心设计教学,他反对过滥的训练,过多的重复,反对灌输,强调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甚至宽容看待学生分神,允许学生的心飞出教室。学生有自己的课外,引导学生关注未知世界,教会学生思考。
真正优秀的学生是会学的学生,而不是考试分数高的。那些不管受到什么压力都敢于正视教师的目光,为了保持个人意见而敢于对抗学校无理或违法的行为,甚至面对处分也无所畏惧的学生,是未来社会诚实正直的公民,最怕学生比教师庸俗。作业的格式要规范,因为这是在培养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规则。他欣赏学生凭诚实的劳动自立,操持家庭,养育子女,享受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
在第二部分,他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不要简单的重复教科书上的话;不要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要善于启思导疑,运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趣味。学生希望老师有恒心,有修养,有智慧,面对困难有更多的办法。学生想和这样的老师交朋友,想从老师这里得到新奇得到惊喜。这些话为师者应好好体会,课堂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操的园地。
对学生学习方面,他认为重视预习的习惯,习惯比智力更重要,一定要在早期培养。有些任务未必都要当堂完成。要引导学生对课外的社会保持关注,要让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保持兴趣,有个人的思考和立场。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疲惫时要停下来打个“岔”,引导学生的注意,再不动声色的巧妙导回教学内容上。课堂上不滥用学生的精力,一节课开河自然、张弛有度,学生有思考消化的余地才是合格的课。同时他还认为不是很多课都需要PPT,滥用会影响学生形象思维,破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做引导者,而不是放映员。可以适时的放手让学生上课,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无法按部就班的上课时,不如因势利导,巧妙的利用“意外”。
同时对沉闷的课堂,王老师说是由于一些学生不爱发言,他指出有些学生的学习是在“逐利”,他们狭隘的“各顾各”,做课堂的看客,不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要开启蒙昧,一边还要防庸俗自私的市侩习气。
特别喜欢他的在《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一节里的一句话:有些老师只需缓缓的在讲台边站定,学生便肃然起敬,那样的老师,思虑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标杆,只要他们在教室里,所有的太阳都会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