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1)心怀远大理想的人,在孔夫子那里是奔着礼仪信去的,而不是只在农耕种菜。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尊崇礼仪,老百姓也就会尊敬你待你以礼;你为人仁义,正直讲义气,老百姓自然就会服从;你坚守信用,诚实可靠,老百姓也会用情以待,对你忠心。能做到这些,自然是会吸引到各处百姓来投靠的,还担心什么农耕呢。
2)读书,不代表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应当带着问题、困惑和难题有目标地去读,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不再无知和疑惑。读书很多却无法将书中有益的内容应用于实践,无法完成任务,不能独当一面,又有个用呢?读论语也是如此,不求全部诵读,而是在其中得到几句话的点播,能在日常生活中去执行和实践,让自己为人处事能够有所得,已经是极好的了。
3)作为领导者,你自己刚正不阿,说到做到,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用下令手下也会去做好工作。而你自身不正,即使下达命令,也不一定会有人听从。
学习内容:
《子路篇》
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 又请教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这个人真是个小人啊!居于上位的人爱好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道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居于上位的人爱好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四方的老百姓就会背负幼子前来归服,何必要自己知道怎么种庄稼呢?”
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务,他却搞不懂;派他出使到四方各国,又不能独立应对外交。虽然读书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一个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国家也能顺畅运行;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