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深知,轻易找口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20年去上班的第一天,宅家数日的我有点激动地发了个朋友圈,图文并茂的那种。不料却遭到吐槽:
“伙食看着好差。”
“现在不是2019年了吧。”
原来我把年份写成2019了。
魔幻现实主义如2020,我想回到2019年2月19日我一定不会想到:一年以后觉得吃得最好吃的一顿饭是——盒饭吧。
毕竟我就是靠“吃”吃饭的人。
不是吹,我的职业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我是一名美食编辑。
作为一名美食编辑,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就是到处吃,随便吃,免费吃。
哪里开了一个新店,哪里上了新菜,你都是第一时间知道的。老板会带上笑容把店里招牌的、经典的、特色的菜满满一桌呈上来,一边看你吃一边接受你的建议。而且你吃得少他们还会不高兴,他们会以为出品不行,事实上你只是因为跟上一家才吃了两个小时而已。
吃完了呢,就发个朋友圈,接受大家的羡慕嫉妒恨。
把吃当成职业已经四五年,一年比一年吃得多,最多的时候一天吃了四家烤肉店,把自己吃到食物中毒。当然直接的体现是体重大增,我就有小伙伴五年从120斤长到180斤的,在一年比一年增的情况下,当然知道餐饮行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吃到2019年年底时,也比较认真的思考自己2020年要在吃方面做点文章了,比如除了日常的美食文章写作,还要提高图片拍摄和处理能力,学学视频了。
然而在你想仗筷吃天涯时,命运却让你宅在了家。
2020年一场疫情突如其来,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餐饮。全民宅家,自然餐饮店一片冷清。冷清的背后则是无数餐饮店的水深火热。大家熟悉的西贝也因为一篇“西贝告急,撑不过三个月”而被刷屏。
西贝餐饮的董事长贾国龙称,当前400家线下门店基本都已停业,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7-8亿元。并称:“没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还挺牛的,还说我们不缺钱,现金流足够。危机来了,突然发现现金流根本扛不住,一算账,真的,我们连三个月都抗不过去。”
曾经很牛的西贝尚且如此,那其它店面呢?
所以很多规模小的扛不住压力的店就已经倒闭了,所以很多人就失业了。
举目环顾,一如其它。
我虽然没有失业,但是从美食报道这块的收入来说,已经为零。
因为已经习惯了在外面吃,家里并没有储存什么食物。2020年2月29日的一个中午,我站在厨房,面对着家里只剩下一个萝卜,几个土豆的情况,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生存问题来:
如果没饭吃,我还能活多久?
从固定开支来说,目前两套房的房贷加起来8000多,每个月的生活费成本也有四五千,也就是说固定成本在13000左右。我深知有没有13000,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每个月挣12000,半年存款为零;但是如果每个月没有收入,那么半年就负债近80000了。
打开银行账户,撑个半年没问题,但是生活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就完全降低了,而且焦虑感也会增加了。试想还能打开直播听着李佳琦的话说买它吗?
OMG。
当然更深一点的是思考则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种关乎长远发展的哲学问题来。
我是一个编辑,从采写内容中来。
我到哪里去?目前去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留在原地,靠着自己的积蓄苦撑。同时做做好春天播种之类的事,比如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多读一点美食之类的书籍,学做视频等,等到行业变好,等门庭若市,开怀畅饮。
一条是转换领域。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写作能力,在其它地方找口饭吃,毕竟现在自媒体平台这么多,内容领域也这么广,而我也幸庆自己其它领域也有所涉猎。
然而我深知,轻易找口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个全民抗“疫”的春天给我们个人生存发展最大的启示或许在于:
要随时拥有寻找下家的能力。
时代的一粒尘足以改变芸芸众生。跟吃饭的本领无关。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人失业了,减薪了,焦虑了。
但是也要相信很多新的事物和力量正在兴起。而这背后需要的底层能力是不变的。比如学习力、判断力、关联力、执行力等。
对自己所在行业有个预判、对新兴行业进行分析、将技能经验进行迁移、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将危机变成提高能力最好的考试题,相信不出几个月你就会发现,还是有那么些:
喊你吃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