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批评”?在生活习惯用语中,批评的意思是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做为班主任,“批评”是少不了的教育方式,但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
首先,批评不是指责不是抱怨也不是批判,而是就事论事地向对方提出意见。比如,小A今天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可桌上乱画,做为老师如果说:“小A,你在桌子上乱画是不爱护公物的行为!”这是指责,但是小A也许停下来不画了也不会知道应该干什么。所以不如说:“小A,请你马上停下来,把课本翻开,老师正在讲卞和为什么伤心哭泣,手指着课文找一找。”这样小A在停下来以后就能知道应该干什么了。试想,如果小A停下不画了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会不会再陷入新一轮的“开小差”之中呢?
其次,批评要以充分了解情况为基础。前两天,小B在跑操的时候打了小C同学一下。我一眼看见当即提醒小B注意纪律,好好跑操,可是小B却振振有词说是小C先打她的。这下就该调查了。
我问:“小B,你说小C什么时候为什么打你?”小B不说清楚,故意含糊其辞:“反正就是打我了。”“那不行。不说清楚老师怎么知道他错在哪里?”哼唧了半天,小B才说“是昨天在我家小区楼下他打了我一下就跑了。”声音越来越低,这不是已经证明了自知理亏了吗?我看着她只是问:“你觉得自己错哪了?”就不用再多说了。
第三,批评的效果好坏不在于声音高低,但是在于标准统一。
经常在学校门口听见接送孩子的家长叮嘱孩子:“好好听话啊,别让老师吵你。”或者接到放学的孩子就问:“今天老师吵你了没有?”对于这个“吵”字我很不认同。“吵”的字义是“很多人乱说话”或者“声音杂乱扰人”,在刚才的两种情况下所说的“吵”显然是后者。
这一方面说明有时老师批评学生的时候声音太高,批评的内容学生没有记住只记得老师在很没有形象地冲他叫嚷;另一方面说明有时候家长并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批评孩子的原因,只强调了孩子的感受。不过,反过来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再看,批评学生不是为了抱怨他们哪里哪里做得如何如何不对不好,而是要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好的。这样看来,评价学生的时候标准应该是统一的,对学生一视同仁,公正客观地看待学生的问题。
例如小D和小E小F这天打架了。原因是三个孩子是同一组的值日生,这天值日的时候小D说小E没有扫干净,小E却要和小F先走,被小D拉住之后小E竟然和小F一起朝小D踢了几脚。不过,小D也不示弱,举手反攻把小E的脖子挖烂了。
不巧,小E体质不好正好不能见伤口,这下可麻烦了。
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草草结束值日锁门走了,当事人不在场我只好分别电话联系了家长。我没有批评任何人,只是让家长先了解情况,然后把我所知道的互相转告给另一方。我认为首先小E体质特殊不能见伤却偏偏挂了彩这点值得同情,但是的确是小E有错在先又动手在先,这就不能仅仅因为“吃亏了”就可以免责。其次小F在这件事里也应该承担责任,如果是好朋友要一起回家为什么不能帮助打扫完卫生再走?反而用这段时间来帮助打架呢?第三才是小D的错,小D错就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这件事,从一开始占着理到后来还得给受伤的同学道歉,这说明处理问题的方法还不成熟。
最后,批评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表达教育者的意见,都不要忘记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清问题,以帮助学生成长进步为出发点,才是教育的真谛。
想来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提醒,他们会更乐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