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件事情,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能够完成90%,却需要花另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达到99%。你会选择继续花1个小时来完成这多出来的9%吗?
为什么是99%?假如多花一倍时间就确定能做到完美,那这样的交易还是很划算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多花的这些时间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完美。
这个问题似乎需要在确定的场景下才能回答,想要近乎完美也许就得花多一倍的时间!然而,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陷阱。
做事慢一直是我的心头恨。举个例子,正常人花两个小时能写完的报告,我可能要花四个小时,尽管也有时候报告看起来比别人稍微好那么一点,但是,这一点真的值得多花两个小时来完成吗?
别人可能将这两小时用在更深入的学习上,看待问题能够更加深刻。然后在下次的报告中,逐渐发现自己花四个小时写的东西也不及人家两小时的质量高。
这样下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做法有点可笑。
实际上,我的“做事慢”不意味着我真的无法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工作量。真的处在压力下时,也可以做到半小时完成两小时的量,结果也未必比我两小时的成果差。想了想,其问题在于“眼高手低”。有着对高质量的追求却没有匹配得上的能力。这时候的做法如果是坐在桌前苦思冥想,任时间流逝,也只是多做了点微不足道的事。
以上是我的个人经历。
我在想,解决问题关键的第一步是,认清自己的能力圈。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本事的话,那就是我们能够弄清楚我们什么时候正在能力圈的中心运作,什么时候正在向边缘靠近。
这是看到书中巴菲特说的一句话。
认识自己的能力圈所在,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认不清的原因大都是信息了解不足或是经验不足。这时候更重要的是将时间投入更加专注的知识学习和思考中,而非苦苦揪着不放。
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二步是,适时的放弃挣扎。
除此之外,追求完美还是拖延症的背后推力之一。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适时的放弃挣扎,也许能帮助我解决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