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帮助身边我们觉得需要帮助的朋友,朋友圈上朋友出了一条求助援助马上赶到,有条求助微信马上点开的习惯大家时不时的会点开。然而相信大家像我一样,做了这么多年的微信用户,在朋友圈上讲了很多废话,私信也聊了很多无用的天,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就是说,并不是每条信息都是值得花时间的,同时,也不是每次朋友的求助或者我们为朋友主动提供的帮助都是值得我们的精力的,很多时候帮助是过度的。
帮助他人的原因
我们多多少少会在日常帮助别人,大事小事,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有些人会发现周围总有那些似乎更加“助人为乐”的人,朋友求助帮忙的话绝对会答应,可是有些人看起来十分“刻薄”,江湖人称就是“调子高”。可是我们感觉分成的这两种差别真的有那么大吗?
我们知道人都是讲究回报的,做一件单纯没有对自己有任何好处的事并以此为乐的人,我相信正常人群中是极少数。反对者会说这种无私的人很多,我身边一大堆,可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美国犯罪心理学家发现,当犯罪事发现场的目击者“英勇无私”地向前阻止事件的继续发生时,看似无私的动机完全可以被“因为如果我不那样做我心里过不去”或者社会压力解释。这样一想,也许看似“无私”的人就没有那么无私了。
看懂了“帮助”行为背后的心理实质,那生活中总是热情到甚至让人觉得不舒服的程度去帮助他人的那群人是出于什么动机呢?
帮助可以,但你要尊重我
你说不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个朋友说他心情不好,于是你去和他谈心帮他解忧。你很厉害,聊了不到10分钟,他的心情变好了很多。和他再聊了几句闲话后,他说了句“谢谢”就走了。你想:他这就走了?我怎么感觉还没说完。。。心里淡淡的心冷或尴尬。
这里的这位"解忧能手"的朋友绝对不是无私的。虽然他可能会口口声声地说:“他是我的朋友啊,是事情当然要帮他。”但这里看得出来,他是对自己给予的帮助有期望的回报的,而且稍微的对他的帮助有点拒绝,他的心里可能就承受不住。我们把这种帮助叫过度的帮助。
实行过度的帮助的人,常常不把受帮助方对方当成独立的个体,有着“我好你不好,我来帮助你,但你好了我不高兴”的心理,总是认为如果别人在没受到自己的帮助就好了是有缺陷的。这样的人也很难相处,因为他太挑剔,而且心理很脆弱,容不得别人拒绝,将自己的价值完全基于别人的评价上。
而成熟的帮助是完全尊重他人的需求,不过分施舍自己的帮助,也不过度麻烦别人帮助自己的。并以过度的帮助为耻。毕竟自己可以解决的,浪费别人时间干啥。